()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

题目

()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 A、他律
  • B、自律
  • C、道德信念
  • D、道德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受自身以外价值标准所支配。( )


正确答案:
(×)改为:自律是指儿童自已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第2题:

__________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正确答案:D

第3题:

皮亚杰认为,__________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正确答案:
他律道德;

第4题:

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儿童的特征包括( )。多选

A. 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后果
B. 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 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 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答案:A,B,C
解析:
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 /童年期
他律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①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②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第5题:

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边沁认为,动机和意图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其道德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动机并非毫无作用,有动机才有意图,有意图才能发生行为,有行为才会产生结果,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从行为上来判断

B.动机和意图具有独立的道德价值

C.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

D.动机和意图的依据不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而存在于主观领域


正确答案:D

第7题:

__________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正确答案:C

第8题:

皮亚杰认为__________阶段是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正确答案:
他律道德

第9题:

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包括()。(2009-11)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答案:A,B,C
解析:
皮亚杰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前道德阶段,前道德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二是他律道德阶段,特点是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三是自律道德阶段,特点是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第10题:

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答案:D
解析:
自律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之所以又称为道德相对论,就是指儿童进行道德判断时个人的良心具有了相对的自主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