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平定台湾之后,始下令开放海禁。次年又

题目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平定台湾之后,始下令开放海禁。次年又规定()()()()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分设四海关监督管理海外贸易事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松江、宁波、泉州、广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A.1683 B.1684 C.1687 D.1694


正确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历史重大事件的了解。
【名师详解】大陆同台湾地区交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元朝曾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地区,但直到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台湾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因此本题选B。

第2题:

台湾在()年设府。

A.康熙二十一年

B.康熙二十二年

C.康熙二十三年

D.康熙二十四年


参考答案:C

第3题:

1684年清朝皇帝()解除“海禁”,宣布“开海贸易”。

A.皇太极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参考答案:B

第4题:

清康熙开放海禁后,()是发展最盛的港口之一。


正确答案:厦门

第5题: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正式批准在台湾设置地方军政机构。设台湾府,下辖三县分别是( )。

A.凤山、诸罗、台湾
B.基隆、台南、风山
C.淡水、台北、基隆
D.台南、台北、诸罗

答案:A
解析: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和台湾、风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设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二千。康熙帝收复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第6题:

洪武时期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颁海禁令,甚至下令“()”。对于违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滨海军卫官兵,都要处以严刑。


参考答案:禁民间用番香、番货

第7题: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政策相关知识,将规定加以解读,大意为:愿意在海上贸易捕鱼的民众,可以使用载重量五百石以下的船只往来航行、对来朝贡的外国人所携带的货物予以免税,对西洋(欧洲)的商船的征税要比对东洋(日本)的征税少十分之二。B、C、D说法有误,A说法正确,因此,本题选A。

B项:康熙二十二年台湾明郑政权灭亡后,清廷放开海禁。康熙五十五年,面对“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清廷又实行海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从题干中看出,清朝对东洋和西洋商船征税率并不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从题干中看出,清朝对民众出海的船只大小有严格的限制(五百石以下),故不存在取消沿海外贸限制的情况。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8题:

1684年,康熙解除对()海禁,宣布开海贸易。

A.南海

B.台湾

C.东海

D.欧洲


参考答案:B

第9题:

()时康熙离京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

  • A、康熙二十年
  • B、康熙二十三年
  • C、康熙二十五年
  • D、康熙二十六年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坛镇水师与台湾镇、澎湖协开始实行戍兵换班制度,每3年一换,历时()年。

  • A、100
  • B、200
  • C、111
  • D、211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