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题目

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新政内容: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第2题:

清末货币制度落后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清朝的银两制度,虽然是在封建经济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成长起来的一种货币制度,但在鸦片战争后,起落后性暴露无遗,银两制度是一种适应中国封建经济的货币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诸多缺陷,如形状和重量都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等,显示出它的落后性。这种落后性在封建的区域经济时代尚不至于彻底暴露。但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外通商日渐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注意市场,国内各地间的贸易也相应发展,全国统一的市场开始形成,就需要有一种同意的本位货币。银两制度的落后性表明它已经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再加上外国银元在中国流通形成对它的冲击,其危机便显露出来。

第3题:

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主要标志是:()。

A.预备立宪

B.法院编制法

C.修订法律

D.领事裁判权

E.会审公廨


参考答案:D, E

第4题:

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是()和()的确立。


正确答案: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制度

第5题:

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主要标志是:()。

  • A、预备立宪
  • B、法院编制法
  • C、修订法律
  • D、领事裁判权
  • E、会审公廨

正确答案:D,E

第6题:

试述清末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拥有完全主权的封建帝国,中国政府对外国侨民都无一例外地行使司法管辖权。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凭借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在司法上,清政府被迫承认外国侵略者强行攫取的领事裁判权,标志着中国独立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司法制度开始半殖民地化。
第一,领事裁判权制度的确立。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的一项司法公廨特权。它通过驻外领事等机构,对在半殖民地国家领土内的本国侨民,根据本国的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领事裁判权制度起源于欧洲,在中国肇始于1843年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美国利用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的困境,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夏条约”),继英国之后取得了在华领事裁判权。此后,法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士等19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或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相继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第二,会审公廨的设置。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是中国政府设在租界内的特殊审判机关,管辖以华人为被告的刑民事诉讼案件。它是外国侵略者继攫取领事裁判权后,进一步侵蚀中国司法主权的产物。1863年底,英国驻上海领事为使其在战争期间攫取的租界华人诉讼案件的审判权合法化和永久化,要求在租界内设立一个中国法庭,审理除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为被告以外的一切案件,而凡涉及外国人利益的案件,外国领事均可派人陪审。经清政府同意,上海地方政府,于同年5月派员到公共租界建立了“洋径浜北首理事衙门”,即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会同英国副领事审理租界内以华人为被告的轻微刑民事案件。1868年,由上海地方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订立的《洋径浜设官会审章程》,经清廷核准咨行,会审公廨制度正式确立。
第三,辛亥改革爆发后,外国领事团乘机接管了上海会审公廨,行政和人事任免权由外国领事掌握;承办的一切案件,包括华人之间的案件,均由中外会审官员会同办理。管辖案件的范围扩大,除囊括一切民事案件外,刑事案件可判处20年徒刑;适用外国法律,不再按中国律例审判;废止案件的上诉制度,使公廨成为终审机关。从而造成了在中国领土上“外人不受中国之刑章,而华人反就外国裁判”的奇怪现象。加深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

第7题:

清末制定了哪些基本法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1)刑法有《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
(2)民法有《大清民律草案》;
(3)商法有《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改订奖励华商章程》等;
(4)诉讼法有《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等;
(5)法院组织法有《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法院编制法》等。
清末法律的基本内容如下:
(1)保护地主买办阶级的私有财产权;
(2)承认和保护私营工商业;
(3)镇压人民的反抗;
(4)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家庭关系;
(5)保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和利益。
(6)还确认了保护帝国主义侵略分子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第8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耍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9题:

简述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
(1)金融机构全球化。
(2)金融业务全球化。
(3)金融市场全球化。
(4)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

第10题:

清末立法具有()和()的特点,体现着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正确答案:封建性;买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