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题目

致良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关于个人良知与社会良知的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前提

B.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内容

C.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形式

D.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基础


参考答案:A

第2题:

致良知


答案:
解析:
“致良知”是明朝教育家王守仁的重要观点,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王守仁继承了孟子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良知的三大特点:(1)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2)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3)不会泯灭。良知的弱点是在与外物的接触中,由于受到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学以去其昏蔽”,进而激发本心所具有的良知,这个过程就叫作“致良知”。

第3题:

主张“致良知”的是( )。

A.陆九渊

B.张载

C.周敦颐

D.王阳明


正确答案:D

第4题:

如何认识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正确答案: 要点:王守仁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心中,“心外无物”,而心就是理,心的本体是“良知”,因而,“良知”一旦与物接触,就会产生物欲,邪念,一般人的良知常被被物欲,邪念所蒙蔽,而要想除掉邪念,恢复本心,必须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即“致良知”,因此,教育的根本就是“存其心”、“求其心”、“守其心”、“明其心”,即保存,培养先天固有的“良知”,克服邪念和人欲,所谓“致良知之外无学矣”。
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与朱熹的“存天理,无人欲”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途径和手段不同,朱熹提倡读圣贤书,王守仁主张自我体验,主张“格心”、“内求”。在当时充满偶像崇拜的时代,王守仁敢于独树一帜,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对于冲破理学的禁锢,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第5题:

“致良知”是理学家()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 A、朱熹
  • B、程颢
  • C、王守仁
  • D、王夫之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面关于行政良知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行政良知是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派生物

B.行政良知与个人良知、社会良知在现实中是一致的

C.从实质上看,行政良知是以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为内容的

D.行政良知是建立在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基础上的


参考答案:B

第7题:

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包括()

  • A、物指事
  • B、事是心在具体存在上的投射
  • C、致知是致良知
  • D、良知是心之本,是一切的根本价值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知行合一”说与“致良知”教是谁的学说

A、陆九渊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第9题:

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

  • A、格物致知
  • B、发明本心
  • C、知行合一
  • D、行优于知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王阳明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致良知”,它的内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