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艺术。

题目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艺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寄王琳》、《重别周尚书》工丽自然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寄王琳》与《重别周尚书》不同,前者于工丽中见自然,后者自然中显工丽,二者同臻五言妙境,开拓了绝句的先声,树立了五言绝句诞生的丰碑。
《寄王琳》感情深沉,对仗精工。“玉关”、“金陵”二句,寓含了朋友分离的遥远和对故国的哀婉之情。
“道路远”、“信使疏”在离别久远与书信稀少的对比中,加重了孤凄悲凉之情,同时开启下联。“千行泪”与“万里书”形成工丽的对句,在夸张中写出自己的无限哀思。
短短一首五言绝句,写出了故国旧友万里诀别的沉痛之情。而《重别周尚书》则是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语气如悬泉落瀑,飞流直下。
先写万里道上,不见一人归来,以“万里”写巨大的空间,对比人的无一归来,写出了孤寂、空寥之感,也写尽了落寞与悲哀。接着笔势一移,从有情的人转向无情的河边归雁,以反衬人的无奈和不自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语句浅显自然,近于口语,却饱含无限的深情,浅显中孕含蓄,自然中见工丽。

第2题:

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动人传说,象征着旧世界和诗人旧我的毁灭及新世界和诗人新我的诞生。整个《女神》所显示的彻底的毁坏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诗人对时代本质特征的认识,都集中体现在这首诗中。凤凰的自我牺牲,自我再造,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悲壮气氛。它们诅咒冷酷污秽的旧宇宙,集木自焚、把旧我连同旧世界的一切黑暗与不义投入烈火,在燃烧中获得新生,这正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精神的形象写照。凤凰的再生,是经过斗争冶炼后的创造和新生,也是祖国及诗人自己开始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热烈的破旧立新、追求自由、创造理想的热情。
在艺术特色上,《凤凰涅槃》表现出了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
首先,《凤凰涅槃》显示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凤凰自焚再生的故事贯通着蔑视一切、荡涤一切、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
其次,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也是《凤凰涅槃》的重要特征。诗人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无限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绚丽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描写,使整首诗情感浑厚、色彩绚丽、内蕴深沉。
第三,《凤凰涅槃》,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它具有史诗般的艺术构架,既有浓郁浪漫的抒情,又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的诗和诗化的戏剧,达到了诗剧合一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总之,《凤凰涅槃》的思想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女神》中不朽的杰作。

第3题:

简析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第4题:

简析《啼笑姻缘》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张恨水是通俗小说家,一生作品甚多,中长篇达一百多部。《啼笑姻缘》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思想意义。这表现在:
①对封建军阀刘将军之流罪恶的揭露,他依靠权势、暴力霸占民女沈凤喜,毁了沈凤喜;
②平民(原江湖中人)关寿峰、关秀姑为民除害刺杀刘将军,表达了对封建军阀的反抗。
③樊家树和沈凤喜相爱,他们一个是有门第、有势力的富家子弟,大学生;一个是唱大鼓的卖艺女子,而且后来沈凤喜被军阀霸占而樊家树爱心不变,这具有反封建“门第”、“贞节”观念的意义,是一种很进步的恋爱婚姻观。当然,关氏父女除暴安良的侠义之举,是带有市民意识的,虽大快人心,但旧世界不会变好,有其思想局限性。《啼笑姻缘》所以红极一时,除思想上投合市民外,艺术上主要在于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丰富、曲折多变,人物命运和爱情结局始终紧扣人心。樊家树、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的爱情关系复杂而饶有兴味,作者设计沈凤喜和何丽娜面貌相似而产生一系列误会,在“巧”字上做文章,使情节生色不少。此外,将言情小说和武侠传奇融合,传统章回小说和外国小说技法融合,亦新亦旧,扩大了读者面。

第5题:

结合《寄小读者》(通讯七)论析冰心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爱”曾经是冰心创作的最高理想;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她早期作品的三个基本主题。《寄小读者》(通讯七)这篇记述旅美轮船上三日生活的散文,在抒发她离别祖国母亲,远离亲人的感伤情怀的同时,也对童真。母爱和自然给予了热情的赞颂,是一篇由“爱”心产生的散文,充分的表现了她的“爱的哲学”。与冰心的文学理想相适应,她的作品呈现出特有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作品展现了纯洁真挚的感情,并善于融情致于景物之中。使情景相生并存,水乳交融,在幽静绚丽的景物的描绘中,为作品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寄小读者》(通讯七)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凄恻缠绵的送行场面,那“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他们“在最远的江岸”遥望着即将离去的亲人,终于船启动了,送行者与旅者渐渐消失在对方的视野中……人生最伤别离、这段依依难舍的分别场景的描述,催人泪下!那“终于断绝的纸条儿”系着人们不愿分离但终将各分两地的难以排遣的哀伤,感人肺腑)在海上三日的生活中,作者对海景的描绘令人流连忘返,有一望无际的匆匆的微波,有夜晚银星闪烁的海空夜色,有月光、星光、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如此神秘壮观的述人景色,牵动着作者的离愁别恨和思念亲人的沉重感情,越是在水光山色的感触下,越是增强了个人远离亲人的孤独感。美景与感情的描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这篇《寄小读者》(通讯七)充分显示了冰心作为女作家的细腻委婉,清新俊秀的文笔,她描写抒情富有新意,正是她精细的观察事物的结果。比如写海景,她细致地描写了海水平静中变幻的色彩,或“蓝极”,或“绿极”,在“斜阳的金辉”下;海水又呈现出“浅红”、“深翠”,她笔下船前的水波变幻无穷,时而“一层层,一片片漾开了来”,时而“海平如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绚丽多彩,美妙异常。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隽秀丽典雅精练而又通俗晓畅,兼收了白话文与文言文的长处;笔调轻情灵巧,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有的妩媚多姿的风采。

第6题:

简析郭沫若《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天上的市街》是一曲恬静秀美的憧憬之歌。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狂涛已渐趋平静,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也发生分化。郭沫若自日本回国后,目睹了这种种情形,便滋生了忧伤和苦闷的情绪。但当他进一步审视现实、思虑祖国前途的时候,又不时地激起追求理想和批判现实的激情。《天上的市街》就是诗人当时这种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这首诗的重点是写“天街”的美好,如“天街”物质的极大丰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等等,但这决不意味着诗人忘掉了现实的悲哀而寄意于太空的欣喜,诗人是要以天街的美丽。富有以及人民的自由幸福,来反衬现实社会的丑恶。贫穷和人民的遭受压迫剥削。全诗虽只有十六句,诗人却连用了五个“定然”、“定能”这样的肯定性副词来写“大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理想的确信和追求光明的执著。
《天上的市街》已经没有郭沫若以前诗作那种汹涌澎湃的力量了,现实生活的纷扰使他希求心理的平静和生活的恬淡,在人世的思想中渐渐表现出出世的愿望,在动的精神中开始感到一种求静的要求。虽然诗人仍然想追回青春时的热情和理想,但他内心的情绪却不能够承担起表现它们的艺术形式,节奏和旋律过于平滑,已经无法再回到《女神》诗篇的境界中去。《天上的市街》在艺术上已经不再具有激昂的情调。澎湃的热情,而是清新、和谐、意境优美的诗篇。诗人把繁星满大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美丽的天上街市,并改造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走。而“天上的市街”已不是要以自我力量获得的新世界,它是外在于诗人自我的另一个理想世界,在诗人对“天上的市街”的赞美中,已经隐隐含有一种对现实的失望和淡淡的悲哀情绪,郭沫若诗歌的力的美已经转向静的美。

第7题:

简析闻一多《死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死水》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红烛》里所表现的那种纯朴的爱国情思,在这里转化为对祖国现实的强烈不满、失望而引发的愤懑之情。诗人透过强烈的审美反差,使人感到越是写死水的“美”,就越能体味到它的丑,也越能领悟到诗人心底的悲愤,原来理想中的种种美好,只不过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诗人理想的破灭、追求的绝望和由此。而转化成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都变得更加深沉、冷峻了。
《死水》是闻一多所提倡的诗歌“三美”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诗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收尾都是双音词,这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第8题:

简析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正确答案: 《向太阳》是艾青写于抗战初期的第一首抒情长诗。长诗以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为背景,热情赞颂“太阳”。“太阳”是理想、光明、战斗的抒情象征,是伟大的全民抗日战争兴起的象征。赞颂“太阳”,就是赞颂民族觉醒奋起抗战:抗战会实现民族新生的理想,抗战给全民族带来光明,抗战使全民族焕发出战斗的新貌,抗战也使诗人“告别昨天,迎接今天”获得“新生”,从“悲哀的诗人”成为融人战斗的人民群众中的“光明”的吹号者。长诗抒写了阳光照耀下祖国河山勃发生机,抒写了阳光下工人、士兵、募捐的少女等为抗战而操练、劳动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战斗生活和乐观信念,反映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国献身精神。闻一多评论说:“艾青表现人民及战争,用我们知识分子最心爱与崇拜的东西去装饰,去理想化。如《向太阳》这首诗,他用浪漫的幻想,给现实镀上金。”长诗在结构上按感情发展层次分为九章,形式上是自由体,但插入工人的节拍整齐的劳动号子,插入比较整齐的军操歌,使长诗富有生活气息,诗体形式有所变化。

第9题:

简析《日出》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日出》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显露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作者利用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魑魅魍魉盘据的旧世界,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因而使《日出》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容。在艺术上,作者"试探一次新路",他舍弃了《雷雨》中"太象戏"的结构和"用的过份"的"技巧",采取了与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横断面的描写"。用"片断的方法",用"色点点成光彩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的技法,写出"社会的真实感",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开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画,仍是《日出》最成功之点。对于陈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写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他们被窒息被毒化的心灵历程。而对胡四、顾八奶奶、张乔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画,则是着眼于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用夸张、重复、强调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鲜明,如:胡四的"贱"、顾八的"俗"、张乔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画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体描写高度有机的融合。他写出了一个老妓女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人生哲学和感情表达的方式,没有人为美化她,但却写出了与粗俗的外表形成对比的"一颗金子的心",使这个悲剧形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第10题: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正确答案: 思想:《寄小读者》是冰心著名的通讯体散文集,也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是叙写她赴美留学旅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贯串的是对母亲、童真、大自然的礼赞和热爱眷念祖国的感情。除这“三爱”之外,爱祖国是《寄小读者》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把她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艺术:《寄小读者》满贮诗情,写景如画,艺术上具有抒情诗、风景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