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和“二”的用法古今有什么不同?

题目

“两”和“二”的用法古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现汉中,“两”和“二”的不同:单位词前不用“二”,不说“二个人”;零数前不能用“两”,“十二个人”,不是“十两个人”;序数不能用“两”,不说“第两”。
(2)上古“两”与“二”几乎没有共同点:
①上古的“两”最初表示天然成双的事物,“车辆”;当“两”字用作数词的视乎,也经常表示天然成双的事物,后代“两袖、两京、两湖”等都是成双的意思。
②先秦时代,“两”字有两种引申的意义:
a.独一无二的事物,在特殊情况或假设情况下,就以两个并称“事两君者不容”;
b.两件事处在同意情况下,“两”字作为动词的修饰语,放在动词前面,表示甲物和乙物都如此,“两全其美”、“势不两立”。
③从现代开始,“两”和“二”的范围渐渐交错起来,此后,“两”和“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同义词,有时可以互换。
④但在任何时期:
a.零数都不能用“两”,在零数的位置上,“二”始终没有让位给“两”。
b.而在天然单位词前,“两”渐渐取代了“二”的位置。(二个,二只不成话)
c.基数和序数的分别“两级”和“二级”在意义上时不同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六味地黄丸剂型不同用法用量有什么不同?


答案:大蜜丸一次1丸,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第2题:

简述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并加以说明。
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如“縣”和“懸”。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如“辨”和“辩”。

第3题: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有()。

A、古今相同

B、古今完全不同

C、异体字关系

D、古今有继承又有发展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①时间上: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在产生时间上有先有后,二者之间属“历时”关系;而本字与通假字是一种“共时”关系,是同一时期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互相替代现象。
②意义上:古今字在意义上彼此有联系,今字意义往往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本字和通假字的意义没有联系。
③在形体上:今字往往以古字为基础,增加区别意义的形符或声符。如“县”和“悬”,“悬”是在“县”字基础上产生的区别字,是“县”的分化字,二者是古今字关系。如果说它们是通假关系,则是颠倒了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

第5题:

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二者有交叉现象。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古今零数和分数的表示法有什么不同?现代零位的称数法是怎样发展来的?


正确答案: (1)零数的表示法:古今人对零数的概念不同。
在上古汉语里,十被认为是整数,十以下被认为零数,因此“十”字一般不能直接和零数结合,中间往往要加一个介词。在殷墟卜辞中,这个介词是“有”和“又”字。“十月又一月。”在《诗经》里更为严格,“十”和零数的中间必须加上“有”字,全书没有例外:“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如果有百数,“百”和“十”之间还要加上“有”子。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当然也有人沿用这种“有”字,但是口语中已经不用“有”了。
(2)现代零位的发展:现代的零数另有一种说法叫做“零位”,例如;三百零六,一百零八等。这“零”的概念和上古的“有”字并没有历史的联系,它产生的较晚。零位的表示,首先是从数学上的演算开始的,因为演算时用筹式,碰到有零位的数字,就用笔写下来,容易引起误差,所以创造一种“0”号以代替零位。
(3)分数的表示:关于上古和中古的分数,分母往往是:“两、三、十、百”为了与书面语的“三、十”区分开来,又往往写作“叄、什”。“大都不过叄国之一”。
有时候也说成“几分之几,”这是今天的分数称谓的来源,“秦地天下三分之一。”
“几分之几”如果加上名词,按古代说法是加在“分”字后面,“之”字前面,“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第8题:

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词类活用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他词类的功能。使动用法是指动词谓语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看法,客观不一定如此。
比如下列两例:君子之学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前例是“使其身美”,是使动用法,后例是“以我为美”,是意动用法。

第9题:

上古否定副词“弗”和“勿”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们和“不”“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弗、勿”的用法:在谓语的中心词是外动词的时候,“弗”和“勿”所修饰的外动词一般不能带宾语。而“不”和“毋”后面的外动词是经常带着宾语的。最富有启示性的例子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直到汉代,还保留着上古“弗、勿”的用法。但是“不”和“毋”的区别,是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的分别;“弗”和“勿”的分别也是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的分别,这四个字是有明确的对应规律的。

第10题:

“读为”、“读曰”与“读若”、“读如”这两类训诂术语在用法上和旨趣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读为”和“读曰”这种古注术语主要作用是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而“读若”和“读如”这种术语则主要用来给字注音的。如《汉书*贾谊传》:“天下倍畔之心”颜师古注:“倍读曰背。”这是用“读曰”这个术语注明“倍”的本字是“背”;《仪礼》:“大史是右。”郑玄注:“右,读如‘周公右王’之右”。这是用“读如”这个术语说明右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