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手段有哪些基本类型?结合实例加以论述。

题目

语法手段有哪些基本类型?结合实例加以论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音位变体有哪些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归纳音位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类型:1.条件变体
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派pɑi[ph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a/,妈mɑ[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 ,老lɑo[lɑ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ɑ/,言yɑn[iɛ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ɛ/ 。
2.自由变体
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自由变体。
原则:1.对立原则
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这几个音素就形成一种对立关系。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汉语:/k/、/k‘/分属不同音位。/g/、/k/则属于同一个音位。“姑”[ku]、“哭”[k‘u] —对立—/k/、/k‘/两个音位,“哥哥”[kəgə]、[kə kə]—不对立—/k/、/g/归纳为一个;英语:ski[sk’i:]、[ski:]—不对立—/k/、/k’/合并一个。gill[gil]、kill[kil]—对立—/k/、/g/划分两个。
2.互补、相似原则
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相似或相近的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但出现环境各有分工,分布状况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这些音素都可以作为同一音位的变体归并起来。其中,语音相似或相近是非常重要的(音感特征)。如普通话[a、A、α、ɛ] :a为前元音、A为单元音、α为后元音、 ɛ用在[i]和韵尾[n]之间→分布互补,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i、ɿ、ʅ ]三者在普通话中形成互补分布,且三者在发音上具有相似性→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3.随意替换性原则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而无辨义作用的若干音位可以归并在一起。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
普通话[u]、[v]、[w]是/u/的变体;方言[n]、[l]是/n/的变体。
互补相似性原则将条件变体加以合并;随意替换性原则将自由变体加以合并。  不同语言中,语音体系不同→音素和音素的差异是否构成功能差别也不同→相同的音素进入不同的音系,其相互关系可能不同→每个语言/方言的音位及其内容不同。
英语[p][p‘]:people/speak→一个音位/p/;汉语两个音位;   英语[p][b]:pig/big→两个音位/p/、/b/,汉语一个音位。 4.简约原则:尽可能少,系统尽可能简化。
5.土人感原则:音位的分合最终决定于当地人自己的语感。

第2题:

结合实例论述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睡眠能够使人消除疲劳、保持体能、适应生产发展的环境;
睡眠是使体能得以修复的最佳时机,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贮存,有利于精力和体力的回补,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和各器脏的压力。
(2)睡眠能促进某些激素的分泌和脑的发育; 人体各种营养的合成只有在休息和睡眠时才能得以完成,当人从慢波睡眠向快波睡眠转化时,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
(3)睡眠能使人永葆青春,延年益寿; 充足的睡眠是健肤美容的保证。
(4)睡眠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情绪不佳会干扰睡眠,降低睡眠质量,反之,睡眠不佳也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焦虑抑郁。通过补充睡眠来缓解心理压力,使人恢复积极地情感体验,有益于情绪的健康。
(5)睡眠能使人增强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睡眠有助于记忆的条理化,保护了有益的记忆不受外界的影响。
睡眠是健康的晴雨表,睡不好觉常常是一些疾病发作的症状,作为一种信号,它提醒人们早日去做身体检查。

第3题:

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答案:
解析:
(1)教师教的标准:①教学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恰当;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教态从容自如。
(2)学生学的标准:①注意力集中;②思维活跃;③积极参与;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3)上述要点要求结合实例论述。
此题曾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过。

第4题:

文字改革有三种类型: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正确答案: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以后取消了某些字母和对正字法的改革。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类型没有变,都是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将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第5题:

如何理解“有定、无定”是一种语法范畴类型?结合语言实例说明。


正确答案:有定和无定是在名词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组指称性特征,表示说话人对所言事物的指称性的认定。在印欧系语言中,一般是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性和无定性。例如英语中当表示有定时,一般是用定冠词“the”,不表示有定时,用“a/an”表示。汉语中表示有定、无定的意义,可以由语序实现,主语位置上出现的名词性成分倾向为有定,宾语位置上出现的名词性成分倾向为无定,例如“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前者有定,后者无定。也可以通过指示代词“这、那”等实现。

第6题: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结合语言实例说明。


正确答案: 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级、有定无定等。
⑴性主要是与名词、代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在语法上的性别类属。例如德语weib(妇女)、madchen(少女)、fraulein(年轻女士)在语法上是中性,在自然性别上都是女性。
⑵数主要是与名词、代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事物、现象量的特征。一般用名词、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在有双数语法意义的语言中需要区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如现代英语有单数和复数。
⑶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其与句子中其他词的关系。例如俄语名词、代词都有格变化,有主格(作主语)、宾格(作直接宾语)、与格(作间接宾语)、属格(作定语,表示领属)、工具格(作状语,表示工具材料)、前置格(作状语,表示方位处所)六种格。
⑷时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与参照时间(一般是说话时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⑸体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在不同的语言中,体范畴的内容、数量、表达方式往往不同。俄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⑹态又称语态,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主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
⑺式也称语式、语气、情态,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即说话人对所言行为动作的主观态度,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俄语有陈述式、命令式和虚拟式之分,希腊语有陈述式、命令式和愿望式。
⑻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⑼级是形容词和副词的语法范畴,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⑽有定和无定是在名词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组指称性特征,表示说话人对所言事物的指称性的认定。在印欧系语言中,一般是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性和无定性。

第7题:

文化扩散有哪些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正确答案:1、扩展扩散:
(1)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 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如电视机的传播就是这种类型。
(2)等级扩散; 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新式服装的传播: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
(3)刺激扩散: 如滑旱冰在我国南方温暖地区的扩散。在寒冷地区,人们发明了滑冰娱乐方式,而南方温暖地区的自然环境不适宜开展这项活动,因此人们吸收了滑冰的思想,抛弃原来的冰鞋形式,将冰刀改为滑轴,新的“冰鞋”称为旱冰鞋,这一刺激扩散的结果丰富了文化。
2、迁移扩散: 如:阿拉伯人迁移到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带到马来西亚,后来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

第8题:

结合实例论述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科学性原则。
(2)适用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相关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
(5)鉴别性原则。

第9题:

依恋的类型有哪些?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


正确答案: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依恋的类型有: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1)安全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在场时,主动去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去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地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
(2)回避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的情境中,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没有影响。母亲离开时,儿童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而且当母亲接近时反而转过身去,回避母亲的亲密行为。在忧伤时,陌生人的安慰效果与母亲差不多,不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3)反抗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难以主动地去探究周围环境,而且探究活动很少,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实际上,这些儿童抗拒母亲的安慰和接触。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愤怒的矛盾心理,对母亲缺乏信心,不能把母亲当做探究的"安全基地"。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拒绝去探究,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在教养过程中,在敏感性-不敏感性、接受-拒绝、合作-干扰、易接近-不理会等维度上得分较高。而另外两种儿童的母亲在几个维度上的得分都相对比较低。因此,为了让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照料者应该:对儿童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及时地作出反应。

第10题:

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试结合熟悉的语言或方言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一)抽象性:语法是从大量的语言事实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有限规则。有限规则隐含在大量句子中,是无数句子模式的抽象概括,又叫概括性。词法不给具体的词,句法也不给具体句子。语法规则概括大量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舍弃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如:词类、句型。
(二)生成性:大的复杂的语法结构由小的简单的语法结构逐层组合而成。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新语句和无限长的句子,又叫做递归性。生成性保证少量语法规则造出大量语言单位,供人们使用。比如:偏正、主谓结构。
(三)历史性:语法是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语法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比如:汉语构词、量词产生。
(四)稳固性:相对于语言的其他要素,语法变化、发展较为缓慢。很多语法规则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语法的稳固性有利于人们的正常交际和思维。比如:主+谓+宾、名词谓语句。
(五)民族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互相联系。在同一语言内部,在不同方言之间,语法规则也或多或少有着一定地域差异。比如:量词、双宾句、反复问。
(六)普遍性: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不同语言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共性特征。人类的语言复杂多样,但是不同的民族语言之间也有一些相同或者相类的语法特征,这是语法普遍性的体现。比如:名、动词区分;主——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