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龚自珍的农宗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题目

简述龚自珍的农宗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龚自珍“农宗方案”的设想包括以下内容:他提出将农宗中的全体社会成员按宗法关系分为大宗、小宗、群宗、闲民四个等级。在提出上述宗法等级划分的同时,也还提出一个土地分配方案,将二者结合起来看,这种宗法等级土地占有关系内容如下:
大宗————子甲即长子,受田百亩,以后各代大宗的长子世为大宗,在父亲60岁时继承。
小宗————子甲,即长子可在其父亲60岁时,继承小宗的25亩土地。
群宗————子甲,即长子可以在其父60岁时继承25亩土地。
农宗论的意义:龚自珍提出“农宗论”时,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的时代,用“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列强企图把世界变成其产品销售地,开始向东方各国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历史大时代,龚自珍没有提出推进社会发展的新方案,在封建主义制已经日趋没落的时候,他仍醉心封建宗法关系,企图用宗法关系来拯救清王朝面临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龚自珍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是在哪本著作中()

A.《农宗篇》

B.《与人笺》

C.《明良论四》

D.《释风》


参考答案:A

第2题:

龚自珍改革设想的理想社会,即()。

A.治、学、道统一

B.农宗

C.平均

D.君师合一


参考答案:B, C, D

第3题:

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①生理需要:指饥有食、寒有衣、渴有饮、住有房、有配偶、有民疗,这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如不能满足,生存就有问题,因而它优于其他的需要。从在这里,满足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理解:马斯洛所说的“满足”,是基本的,相对的,当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人便可以从生理需要的支配中解脱出来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要求职业安全、稳定,劳动保护,职业保障,社会保险等,以保证免于危险、恐惧及灾难等,此外还要考虑未来的因素。
③爱与归属需要:感情、友谊、爱情、归属,希望得到关心与照顾。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没有人希望自己孤独生活,渴望在群体中能获得温暖情谊,否则便将郁郁寡欢。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如独立、自主、自由、自信,以及社会尊重如地位、名誉、推崇等。一旦获得则信心百倍,充满活力,反之必将自卑,软弱无能。
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在他的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最大愉快的话,那么,一个音乐家必须创作乐曲,一个画家必须绘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个能做哪样的人,他就成为那样的人。这种需要我们称之为自我实现,对有创造潜力的人,自我实现意味着潜力和才能的发挥。

第4题:

从社会福利思想角度剖析龚自珍“农宗论”的思想戒指,可以分析出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龚自珍提出“农宗论”的最直接动机,是为了解决生活无着落,饥寒交迫的流民的生计问题。
(2)龚自珍的“农宗论”实际上是从宗法家族关系角度入手,构想“宗族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
以此类推,如果有田10万顷,就能使4500个无地闲民免受饥寒之苦,也就实现了所谓“宗教社会福利保障。”
(3)在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历史大时代,龚自珍并没有提出推进社会发展的新方案,在封建主义制度已经日趋没落的时候,他仍然醉心封建宗法关系,企图用宗法关系来拯救清王朝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思想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5题:

简述《莫雷尔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高等教育呈现的新现象除了学术型大学外,还有农、工学院涌现。1862年,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决定拨地办学,为农、工学院提供经费,培养工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学院也因而被称作“赠地学院”。
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南北战争后,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在教育领导体制上,联邦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设立了教育总署,在各州分权的基础上,协调各州教育发展,从此美国教育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这一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一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开创了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第6题:

相对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科技史上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狭义相对论:
1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长度收缩。
2运动着的钟表变慢。
3光速是自然事物运动速度的极限。
4“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看来就不一定是同时的。
5党物质运动能够速度比莞苏小很多时,相对论力学就自然过渡到牛顿力学。
6物质的能量等于其惯性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广义相对论是一个时空和引力的理论。进一步阐明能量动量的存在,会使四维时空发生弯曲,万有引力不是力,是时空弯曲的经典效应。
意义: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面貌。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建立起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它推倒了牛顿力学中质量不变、质量与能量互不相关等基本命题。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连续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是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第7题:

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该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学习观和教学观。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然后对它进行转化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提高学习兴趣。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布鲁纳提出了四大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结构原则,选择合适的表象呈现方式进行教学;程序原则,教学就是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些问题;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总之,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其中应注意教学本身的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当,难度适当,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其中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第8题:

简述龚自珍的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


参考答案:

在《农宗篇》中,龚自珍提出了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理论,他认为中国古代“未有后王君公”,“未有礼乐刑法与礼乐刑法之差”。很久以前,在自然生长植物缺乏的社会里,人们才开始自己生产食物。有能力耕种土地的人,就成为土地的主人。占有土地较多的人,能举办体面的祭祀,有能力在群众中定下各种名目的规章制度,名之曰礼、乐、法。也就是说,先有农业生产,然后才有国家、刑法、礼乐等制度。龚自珍认识到了国家、刑法、礼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对于否定君权、法律、礼乐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有积极意义。


第9题:

简述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据说,李悝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学生。李悝在任相期间,得到国君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1)废除官爵世袭制。对于那些对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
(2)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
(4)实行“平籴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多余粮食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5)改革军制,精选武士。中选者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田宅。
李悝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10题:

简述“精英循环论”及其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者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者阶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借鉴意义:首先,帕森斯开创了社会流动研究的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其次,关于社会流动可以将稳定性不平等变成暂时性不平等,从而构成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的观点剔除其特定内容,乃极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