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 )A、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C、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D、马、恩等经典作家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问题
查看答案
问题: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
问题:建国初期是指()。A、1950年~1956年B、1951年~1956年C、1952年~1956年D、1949年~1952年
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努力开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A、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B、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C、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D、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问题: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的两个判断:“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体现在()。A、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求有数量的增长,还要求质量的提高B、加强对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其活力的要求C、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要求D、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满足社会需求的要求
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A、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B、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决定的C、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决定的D、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问题: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三大
问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D、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党和国家机关的活力
问题: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D、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问题: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A、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B、改革开放这一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中心D、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中心
问题: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C、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了()。A、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没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E、“三反”、“五反”运动
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A、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中国B、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问题: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是在()A、三大改造完成后B、委托加工开始后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D、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问题: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问题: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是()。A、反对霸权主义B、开展和平运动,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C、中国率先无条件、单方面裁减军备D、发展不结盟运动
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是()。A、改革B、开放C、对外开放D、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