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里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佛果,另一个人以慈悲心献血救济病人

题目

一个人心里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佛果,另一个人以慈悲心献血救济病人,二人谁的功德大?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一切唯心造’之理,则地狱似在每个行恶众生之心里,业报成熟,则由自性现出地狱来,又在地藏经似有云:‘佛告地藏菩萨若有行恶众生将坠地狱到门前时如记得一佛名一菩萨名或一偈一句即应现身将地狱粉碎使是众生至涅槃乐...’(上段经文词句记忆不甚清楚若有错误请恕罪)请开示地狱是在行恶众生心里呢?抑或有固定地狱存在。


正确答案:心量不可误会为心脏,心脏仅方寸之间耳,经所言之心,宽广无垠,不独太阳系,包括心中,大银河系,亦不在外。明乎此,不可认为心在身内,地狱不问在远在近,总不出乎心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森罗万象,俱是心成,心善现善境,恶现恶境,心净现净土,秽现秽土,自造自受,事理不爽。如自坐火中,自焚其身,自投海中,自溺其体也。

第2题:

下列描述符合公正原则的是()

  • A、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应该等于他所负有的义务
  • B、一个人所行使的权利则应该少于、至多等于他所履行的义务
  • C、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
  • D、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
  • E、获利较多者必须给较少者以相应的补偿权利

正确答案:A,B,C,D,E

第3题:

对于产后沮丧的产妇,最合适的护理措施应该是()

A、把孩子暂时抱走,不要让产妇看到

B、找机会与产妇交流,让其表达心里的不快或心事

C、把产妇一个人留在房间,以保证她的睡眠

D、把产妇叫醒,让她按时吃饭


参考答案:B

第4题:

有人说“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从佛性的理论来说,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就叫“佛性”。
佛性遍及一切众生,就是说众生具有可塑性,可以改好,可以把虚妄的见解和本身的有始以来的缺陷除掉,成为完善的人,这就是“佛性”。
迷的根源是人心中无始以来形成的虚妄意识、执实执真的知识障,破除这种执著,思想就会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人格就会起质的变化。所以成佛和成仙是不同的。人格和智慧上起一个质的变化,就是成佛。并非死后升到佛国或者到天堂,佛不是这样的。

第5题:

金刚经云,佛陀受七燃灯佛受记者未知七燃灯佛是前世众生开悟,成佛果否?


正确答案:凡佛皆是众生修成者,并无天生佛,自然佛之理,燃灯古佛,亦不外其例。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

第6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第7题:

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利益众生更重要。《窍诀宝藏论》云:“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如果时时利益众生,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就是一种超越。因为所谓的成佛是一种觉悟,也就是觉悟本来没有我而凡夫妄执为我,佛陀是恒时处于二无我的境界中利益众生,如果深深执著我要成佛,那永远也成不了佛。

第8题:

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存有敌意的人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个人对我存有恶意!”从心理防御机制来讲这是一种置换。()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这是一种投射,有些本我欲望或冲动为超我所不容的时候,个体便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加在一个外人身上,断定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有这些动机或愿望。而置换是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量一种精神宣泄。

第9题:

山居独处入夜静寂每有异类侵扰即而转念大悲咒,魔自退离,不是宿业使然,当系苦趣求拔,末学为彼等,佛前发愿,施经念佛焚疏以告,果不见来,此事行之如法否?


正确答案:佛法慈悲,原为度众,虽有降伏之法,总属方便,纵行降伏,仍在摄受。我辈学人,应体斯义,不问遇何异怪,是否宿业,念诵经咒,求佛加被,再能作度他之想,更为大善,居士所遇所行,甚为合法。

第10题:

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