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释迦牟尼佛入地狱度众生的时候,知不知本身是佛?


正确答案:觉行圆满始名为佛,既云圆满,便不再迷,至入各道度生,皆是神通游戏。法身不动,非如凡夫投胎,有隔阴之迷也。

第2题:

金刚经云,佛陀受七燃灯佛受记者未知七燃灯佛是前世众生开悟,成佛果否?


正确答案:凡佛皆是众生修成者,并无天生佛,自然佛之理,燃灯古佛,亦不外其例。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

第3题:

小乘教和大乘教的区别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前者一神教,后者多神教

B. 前者二神教,后者多神教

C. 前者最高修到罗汉果,后者最高修到佛果

D. 前者修炼自我,后者普度众生


正确答案:B

第4题:

如果观音菩萨及释迦牟尼佛能常示现,直接救化众生,众生不就更容易救化吗?为什么要众生看不见佛,而常沈苦海,而猜疑?


正确答案:佛与菩萨,皆多化身,落叶飞花,皆可悟道,是落叶飞花,皆佛化身,在自己之器利钝,悟不悟耳。昔释尊在舍卫国,分明佛身现世,而舍卫城中之人,仅有三分之一信者,又有何说?佛菩萨之身,无刹无时而不现,要在众生有缘无缘而已。

第5题:

佛度众生否?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


正确答案:佛动静语默,皆是度众,而空尽度众之相,故曰佛不度众生。众生性德皆佛,修德以显之,自显自性,故曰佛不度众生。讲说有理有事,此从理上立言也。

第6题:

利益众生和获得佛果哪个更重要?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利益众生更重要。《窍诀宝藏论》云:“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如果时时利益众生,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就是一种超越。因为所谓的成佛是一种觉悟,也就是觉悟本来没有我而凡夫妄执为我,佛陀是恒时处于二无我的境界中利益众生,如果深深执著我要成佛,那永远也成不了佛。

第7题:

有人说“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从佛性的理论来说,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就叫“佛性”。
佛性遍及一切众生,就是说众生具有可塑性,可以改好,可以把虚妄的见解和本身的有始以来的缺陷除掉,成为完善的人,这就是“佛性”。
迷的根源是人心中无始以来形成的虚妄意识、执实执真的知识障,破除这种执著,思想就会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人格就会起质的变化。所以成佛和成仙是不同的。人格和智慧上起一个质的变化,就是成佛。并非死后升到佛国或者到天堂,佛不是这样的。

第8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第9题:

“无量众生依于此(指菩提心),顺利能获最胜乐(指佛果)。”这恐怕与现实不符吧,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为众生付出一切,修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忍的苦行,这能说明顺利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迅速、顺利,不需要绕很多弯路,不用像外道那样经历各种无意义的苦行。而且,有了菩提心的摄持,不管是积累资粮还是清净业障都非常快速,即使将头目手足布施给众生,由于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反而内心快乐无与伦比。

第10题:

关于小乘教和大乘教的区别,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小乘教是一神教,大乘教是多神教
  • B、经过修行小乘教最高能修到罗汉果,大乘教能修到佛果
  • C、小乘教强调修炼自我,大乘教追求普度众生
  • D、南传佛教是大乘教,信奉人数最多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