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致说明,佛陀与天神具体有哪些差别?通过二者对比,可得出什么结

题目

请大致说明,佛陀与天神具体有哪些差别?通过二者对比,可得出什么结论?这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装束之差别:遍入天勤于执持兵刃杵,大自在天乐于佩戴人头鬘,而佛陀的一切装束最寂静全身上下只有三衣一钵,除此之外并无他物。世间天神的以贪嗔痴而现前装束,而佛陀制定的三衣,代表出家人知足少欲,有些佛菩萨虽然也有法器在手,但都是为了表法。
行为之差别:遍入天杀死了塔嘎等非天,大自在天毁灭了非天的三层城市,能瘦挥舞短矛杀害自己的舅舅,而唯有佛陀的行为,完全是利益众生。
观念之差别:宣扬保护亲友、杀害怨敌,是天神的究竟宗旨。而佛陀无怨也无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令其皆获得增上生、决定胜的安乐。
烦恼之差别:遍入天的语言能引生贪心等过患,大自在天的行为犹如疯子,而佛陀的三门远离过咎、清净无染。
2)天神自己尚为贪嗔痴烦恼所束缚,不可能给予众生真正的救护。而佛陀的内外密身口意三门完全寂静,具有遣除众生贪嗔痴一切过患的智慧与悲心,能给予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是究竟无上之皈依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哪些对境?


正确答案: 《宝灯经》中说:“临终随念佛,指向佛陀像,赞颂皈依偈,此人获佛光。”假如临终时想着佛陀,或者看着佛像皈依、赞颂,此人定能获得佛的加持,不会堕入三恶趣。尤其是戒律清净、修行精进的人,死时能忆念佛的话,一定会获得往生,如《别解脱经》中云:“恒持清净戒,精进修行者,临终无忧愁,如火中解脱。”《月灯经》中也说:“一旦受病危,或遭死亡苦,不失忆念佛,痛苦不被夺。”因此,临终时再怎么痛苦,只要一心向佛,所有的痛苦便会消失无余。
随念的对境,还可以是法宝、僧众、菩提心等。

第2题:

请区分二者的差别:卑慢与傲慢、骄与慢


正确答案: 1)卑慢跟傲慢的差别:傲慢并没有观待上等者,只是对下等者而言自己很了不起。卑慢则对上下都进行了比较。
2)骄与慢的差别:骄未外露于身语,是在内执己为胜的恶心。慢是观待他相续而生起满足感,并通过外面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第3题:

实现光源调制的方法有哪些,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直接调制又叫内调制,就是将电信号直接加在光源上,使其输出的光载波信号的强度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即直接调制半导体激光器的注入电流,是光纤通信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间接调制又叫外调制,就是不直接调制光源,而是在光源输出的通路上,利用某些晶体的电光、声光和磁光效应等特性,加外调制器来对光波进行调制。

第4题:

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


正确答案: 比如世间人生病后,会立刻去寻求医治。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他会老老实实地遵照医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影响医疗的饮食、行为等等,丝毫不敢违犯;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中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万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没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

第5题:

《胜出天神赞释》是从哪个角度赞叹佛陀的?最主要抉择了什么问题?这对当前现象有何警示作用?


正确答案: 1)这里主要是从胜过一切天神的角度来赞叹佛陀的。
2)主要抉择谁是究竟的皈依处,通过智慧分析抉择佛陀才堪为众生之依怙。
3)在当今世上,许多人分不清楚佛与神之间的差别,根本不了解到底该皈依神还是佛,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所谓的“神”,包括梵天、帝释天、遍入天等天尊。印度原始教、婆罗门教等诸多派系中都拜神,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家家户户,包括中国南方等许多地方,也有不同形式的拜神传统。不过佛陀远远超过天神,因为天神具有贪嗔痴等烦恼,以及伤害众生等不良行为,虽然暂时可赐予自己一些利益,但对究竟解脱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不应该对他们皈依。

第6题:

让暴君生嗔和伤害众生,二者有什么差别?请从利、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害:残暴的君王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能把人打入地狱受苦;但是,如果嗔怒有情,却会带来地狱的苦害。
2)利:使一个有权势的国王最高兴,也不能赐给我成佛的安乐;但是取悦众生,最后一定可以圆满无上正觉。

第7题:

佛陀提供断诸结缚的妙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就是深观无常。六根、六尘、六识、诸受、身、心、内、外、一切,若能深观其无常,则必能次第灭尽诸漏,断诸烦恼。把内心的苦、不安的根本原因找出来,这样才能对症治疗。这是修行的重要关键。

第8题:

导购的服务技巧有哪些?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导购的服务技巧有:
(1)现场反应敏捷。要做到现场反应敏捷,通常要求导购人员必须尽量做到“六快”。
①眼快。要求看清楚消费者的态度、表情和反应。
②耳快。要求听清楚消费者的意见、反应和谈论。
③脑快。要求对于自己的耳闻目睹做出准确而及时的判断,并且迅速做出必要的反应。
④嘴快。要求回答问题及时,解释说明准确,得体而流利地与消费者进行语言上的沟通。
⑤手快。要求在有必要以手为消费者取拿、递送出版物,或以手为其提供其他服务、帮助时,又快、又稳。
⑥脚快,要求腿脚利索,办事效率高,行动速度快。既显得自己训练有素,又不会耽误消费者的时间。
(2)微笑成就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营的开始是与消费者的接触,而与消费者的接触首先需要用微笑建立桥梁。
(3)学习问话的技巧。作为出版物导购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切记不要替消费者做决定,要以介绍、推荐的方式为消费者当好参谋,最终由消费者决定,以避免日后争端。
(4)争取消费者。进人营业场所的每位消费者都是导购的潜在消费者,都存在着成交的可能。导购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抓住机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潜能,将可能的成交变为现实的成交。

第9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第10题:

缘佛陀而顶礼会有何种功德?若想获得这些功德,是否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阿含经》中讲过,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身相庄严;二、声音好听;三、具足财富;四、生于富贵家、贵族家;五、命终后转生天界。
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发心礼佛,哪怕以嗔恨心或蔑视的眼光注视着佛像,也有无量的功德。《华严经》中说:“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以佛陀作为对境,见到、听到或供养顶礼,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有些人不信佛,让他参加法会看到一些佛像,这样功德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