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胜出天神赞释》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佛陀,说外道天尊具足过患,他是不是有偏袒心?为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想?

题目

作者在《胜出天神赞释》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佛陀,说外道天尊具足过患,他是不是有偏袒心?为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作者很明确地表态说:绝对没有。出有坏佛陀不是我的亲戚,外道不是我的怨敌,他们的行径我也没有现量见过,但由于耳闻了佛陀与天尊的不同言行,我相信佛陀的功德更为超胜,所以才恭敬依止佛陀。对于这个道理,作者进一步道:善逝并不是我的父亲,数论外道、顺世外道等也不是我的怨敌;佛陀并没有赐予我地位、财产、权势,外道也没有抢夺我的地位、财产、权势。然而,佛陀在教言中唯一说要利益众生,遣除一切害他的垢染,这是最令我佩服、生信的地方。
2)我们学这样的赞佛文很有必要。否则,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有许多特别混乱的思想,还有错综复杂的各种学说和教派,以致很多人找不到方向,听这个说一个,就觉得挺有道理,听那人说一个,也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自己头脑比较简单,由于对佛陀和佛法没有生起坚定的信解,随时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动,被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迷惑,有舍弃佛法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不在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拼命地赞叹佛陀。在这个世界上,谁有真理,就应当依止谁。但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可知,除了佛法,其他教义都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区别吗?


正确答案: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第2题:

为什么佛陀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你对此怎么理解?


正确答案: 《涅槃经》记载: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
如佛经中言:“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可见,六道众生的数量呈金字塔形,地狱最多,人天最少。善趣的众生少之又少,对此不光是理论上明白,当下我们也可以观察:比如在夏季,仅仅一方草地上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其数量就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

第3题:

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属实?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有些外道古籍中说,很早以前遍入天有十种化身,其中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它是怎么说的呢?相传在久远以前,遍入天看到众生随着生老病死而转的痛苦后,生起极大的悲心,为救护这此可怜的众生,他好下了非常殊胜的心,以慈悲的力量降生到释迦族中,这就是乔达摩,或者说瞿昙童子,以此身份通过精进修持,最后他在印度成佛。
2)按照作者的观点,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谣传。为什么呢?因为遍入天的整个历史从头到尾讲了很多杀生作战的故事,而释迦牟尼佛从发心直到成佛也没有伤害一个众生,所以,被无明愚痴所障蔽的愚者,根本不知道佛陀饶益众生的行为。

第4题:

为什么说佛陀出世极其难得?请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具体分析。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过去:过去现喜大劫是个明劫,有三万三千佛出世,此明劫过了以后,出现一百个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其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后又有五百暗劫。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后又出现七百暗劫。随之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这样算起来,总共有五个明劫、一千四百个暗劫。虽然明劫出世的佛比较多,但有那么多的暗劫,连一尊佛都不出世,由此可见过去佛出世还是极其稀少难得的。
现在: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出现了。那么贤劫千佛是如何依次现世的呢?
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九中劫: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
第十中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继出世。
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无佛出世。
第二十中劫:胜解佛(楼至佛)出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
至此,贤劫千佛圆满出世。
未来:贤劫之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
以上全部加起来,暗劫有一万一千多个,明劫只有六七个,想想这之间的差别,简直》太悬殊了。所以,遇到佛陀出世是多么不容易。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珍贵现在的暇满人身,能得这样殊胜的时候获得人身,没有以往积累的广大福报,无法得遇,故一定要好好地闻思修行,莫要错过令自他解脱的机缘。

第5题:

通过学习《胜出天神赞》,你自己有哪些收获?倘若你周围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你将会如何引导他们?


正确答案: 通过对本论的学习,更理性地认识到三界当中,唯有佛陀是究竟的皈依处,而不是其它任何外道,而这种认识是在不杂染任何偏袒心的前提下,通过智慧来分析抉择的结果,所以在内心真正能生起定解来。
若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也像作者那样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为他剖析而决定何去何从,或者劝他学习该部论典等。

第6题:

为什么说贪欲的过患相当可怕?请引用其他公案说明你对此问题的理解。


正确答案: 贪欲会给今生来世都会带来莫大的灾难:今生会遭受砍杀、捆缚等痛苦,来世则会堕入地狱等处。如《本师传》中云:“贪欲如嗔蛇,毁坏今来世,智者不应依。”其他佛经中也说:“欲妙之奴遭剖剁,砍头挖眼断手足,贪欲令堕众生狱,令转饿鬼与旁生。”佛陀在《方广庄严经》中,还用毒叶、宝剑、火焰等比喻阐述了贪欲的危害。所以要明白,如果贪心增长,一切苦恼都会出现。

第7题:

我们所依止的本师,需要具足什么特点?假如外道天尊也拥有这些特点,我们是否应当皈依?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通达万法真理的智慧,以及饶益一切众生的悲心。
2)任何一个宗派,如果具有智慧和悲心,我们就应当虔心依止。我们平时也应该这样,以公正的心态来观察,看到底是哪一个宗派好、哪个宗派符合真理。不管是空性方面也好、显现方面也好,谁具真理,我们就应当依止谁。如果外道中有真理,同样也可以接受,把它作为自己的本师。但若它的教义经不起推敲、教证理证的观察,那把相似智慧视为真理是不合理的。本论的作者既精通外道又精通佛教,在反复比较和观察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唯一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圆满完整宣说了万法的真理,任何外道本师均无法揭示。于是他选择依止佛陀,而不是迷信来依止的。

第8题:

佛陀与诸天尊均不是作者的现量境,作者凭什么说佛陀的功德超胜一切天尊?


正确答案: 作者说虽然没有亲见,但有十分确凿的依据,通过教证理证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差别,可以推出佛陀的功德胜过任何天尊。
有关佛陀的功德,在《毗奈耶经》、《阿含经》、《俱舍论》等大小乘经论中都详细的描述;而诸天尊的功德,从印度婆罗门教、原始教的教义及民间故事中,也可了知他们是什么样的。对二者的色身、威力、行为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知道谁具功德、谁不具功行,从而抉择出所应依止的对象。
而以智慧反复观察,最终可以得论: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找不出任何过失,以法称论师《释量论》中的丰富比量可以证明,佛陀才是唯一的量士夫。

第9题:

《胜出天神赞释》是从哪个角度赞叹佛陀的?最主要抉择了什么问题?这对当前现象有何警示作用?


正确答案: 1)这里主要是从胜过一切天神的角度来赞叹佛陀的。
2)主要抉择谁是究竟的皈依处,通过智慧分析抉择佛陀才堪为众生之依怙。
3)在当今世上,许多人分不清楚佛与神之间的差别,根本不了解到底该皈依神还是佛,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所谓的“神”,包括梵天、帝释天、遍入天等天尊。印度原始教、婆罗门教等诸多派系中都拜神,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家家户户,包括中国南方等许多地方,也有不同形式的拜神传统。不过佛陀远远超过天神,因为天神具有贪嗔痴等烦恼,以及伤害众生等不良行为,虽然暂时可赐予自己一些利益,但对究竟解脱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不应该对他们皈依。

第10题:

在修行的道路上,为什么说危害最大的就是亲友?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对一个山里的修行人来说,怨敌来到面前,强迫他不准修行,必须离开修行道场,他不一定会言听计从。但亲友的软言慰语,很多人都无力抵挡。
所以,许多修行的违缘并不是外来的,而是身边亲人带来的。藏地有些大德说:“外面的魔并不可怕,家里的亲人才可怕。”为了修行而与他们断绝关系,才是上等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