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的苦是怎样产生的?

题目

众生的苦是怎样产生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众生是怎么样自讨苦吃的呢?


正确答案: 众生都是在自讨苦吃,比如要怎么样才能够解脱呢。要到哪个大海去,才能够找到你的家,到哪里去,才能找到一个大师,要怎么样,才能够对抗潮流,怎么样才能对抗无常,要如何才能够避开那个大波浪呢。都是这样一直在跟法界对抗,一直跟无常无我对抗。但是,不管你要怎么样对抗,大自然的法则不会屈服在你这个小波浪之下。你一个波浪想改变大海的潮流,可以吗?想改变整个法流,想改变无常、无我、可以吗?那都是众生我慢在作怪,自讨苦吃啊!

第2题:

作为大乘修行人,平时怎样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对待周围每一个众生?


正确答案: 引导他们学习、趋入大乘佛法,如此一来,终有一天能够让他们获得解脱,如果获得了解脱,不仅仅是这辈子的痛苦,乃至生生世世的痛苦都从根本上断除了。

第3题:

“大悲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是佛教的思想观念。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心想我与众生无二,众生之苦则我之苦,众生之乐亦则我之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代众生求无量乐,任何逆境也不避,任何苦痛也不怕,专以度生为乐,无条件为众服务,凡人是否为真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是谓真发菩提心。

第5题:

怎样才能找到苦的原因?


正确答案: 让心静下来,勇敢的面对苦,不逃避苦,才能找到苦因,进一步去断苦。

第6题:

众生不怕死是什么心态?怎样才能真正的不怕死?


正确答案: 是一种无奈,怕也没用,无选择余地。
体证到无常、无我,又做到无我。“自我”先死掉,了悟无生之理,即没有生死,生死一如。

第7题:

随顺众生应要怎样?


正确答案:原则不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不执著我见,不障碍他人行为,大体如是,详情难尽。但应最注意者,随顺其善,不但赞叹之,且须助成之,君子成人之美,亦犹是也。

第8题:

怎样才能减少这个世界的暴戾之气,让非人、精怪等众生不再危害人类?


正确答案: 我们发下菩提心后,应以佛菩萨为见证,发愿:与我有缘的一切众生,你们不要痛苦,我现在已经生起了菩提心,以后一定会度化你们,到了一定时候,我将把佛菩萨的无上安乐赐予你们,使你们离苦得乐,不在轮回中受苦。若能经常这样发愿,邪魔外道、妖精附体等就会消除怒气和嗔恨心,逐渐逐渐愿意帮助修行人和其他众生了,世界上也会一片祥和,远离暴戾之气。

第9题:

众生所想与所行是怎样背道而驰的?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因为众生不懂因果规律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求善果本应造善因,但他们却只顾眼前利益,拼命损人利己、造作恶业,从而引致了无量苦果,所想与所行背道而驰。
比如,有些人想发财就去抢劫、偷盗,结果不但得不到财物,自己反而被关进监狱,即生痛苦、来世也痛苦;有些人想遣除自己的贫困,就通过一些非法的行为来谋取,但后来也不能如愿以偿;有些人为了暂时的口腹之欲,吃一顿饭就杀害无量的众生,结果身体产生一些病变,得绝症而亡,或纵然即生中没有现前果报,来世却要以自己的生命偿还,感受种种痛苦……。正如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所讲:人们心里想获得安乐,但实际行为却背道而驰,造作各种痛苦的因;虽然想遣除所有的痛苦,但行为并没有做遣除痛苦的事情。为了快乐,有些人自杀,有些人吸毒,有些人通过肉体的接触来满足自己,这些表面上的快乐,只会使自己陷入一个永远不能自拔的泥坑之中,感受无量的痛苦。

第10题:

解释颂词:“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正确答案: 虽然众生都想解除自己的痛苦,但为恶习所迫反而去造诸恶业招致更多的痛苦;虽然都想求得快乐,却因愚昧无知,将自己的乐因乐果当成怨仇一样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