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美国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题目

试论近代美国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掀起公立学校运动,建立起一大批由政府开办、公款维持的公立学校。这场运动也波及到学前教育领域。1873年,威廉·哈里斯创办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2)该园运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对幼儿进行实际指导,取得很大成功,在美国影响很大,促进了公立幼儿园的迅速普及和推广;而且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和做法,逐渐得到教育界的普遍承认。
(3)到1914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公立幼儿园制度,从此美国学前教育成为公立教育制度的一部分。这种公共性质的幼儿园把增进幼儿自身的幸福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同时也保证学前教育的机会均等。这一特点使公立幼儿园在美国各州迅速发展起来,进而推动了幼儿园教育在美国的普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01年,美国的公立幼儿园在数量上已超过私立幼儿园。()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美国幼儿园附属于小学,大部分公立。()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近代意义的宪法最早产生于()。

A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试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答案:
解析:
由于社会工作这门学科起源于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它所适用的对象也是西方国家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东西方在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只有将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中国的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加以融合,才能解决社会工作“水土不服”的问题,更好地为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所谓社会工作本土化,就是将外来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知识体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使结合后的理论及方法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实际需求,使社会工作在中国产生最大的功效。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意义
1.可以大大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即是借鉴西方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使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服务更加 “接地气”,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这样可以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2.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工作者能力
要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稳步推进,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努力,而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更强、更专业化的工作能力。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社会工作者灵活运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洞察我国实际发展动向,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这些也都能很好地锻炼社会工作者的能力。
3.可以大大丰富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虽然没有国界,但是当它传入某一国家,融入某种文化,就会具有鲜明的特色,深深地打上国家和文化的烙印。社会工作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使其在中国产生最大的功效,还可以使社会工作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丰富社会工作实践,成为国际社会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1.丰富社会工作的制度主体,完善社会工作相关制度
政府、社会工作组织(如社会工作协会)和基层社会工作组织都要充当社会工作的制度主体,做好任务分工,发挥好国家主体作用、社会工作组织协同参与作用以及基层社会工作组织的能动作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明确社会工作的内原动力,明确社会工作的发展方略,并推动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完善社会工作理论,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在遵循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要着力构建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使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使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更加适应中国情况,完成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此外,社会工作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服务于社会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第一,我们在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时,不可生搬硬套,应该结合我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实际,灵活运用,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社会工作实践。第二,通过理论的指导,寻找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最佳实现方案,并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中投入更多科学的技巧,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促进本土化工作更好地实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3.大力拓展社会工作实务,全面参与中国社会建设
中国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社会问题与国外差异很大,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必须致力于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拓展社会工作实务: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二是要进一步重视农村留守人员服务;三是要进一步重视老年群体服务;四是要重视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艾滋病患者、酗酒吸毒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五是要进一步重视受灾群众服务。此外,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工作者要着力为党和政府部署的重大战略、限时任务等做好服务,如现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大力参与国家的扶贫攻坚战略。
4.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的水平、素质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政府部门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定期进行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实务方法的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其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该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注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加强社会工作者后备人才建设。最后,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让更多的人加入社会工作的服务中。

第5题:

论述并评价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世纪以前的美国学校都是私立或教会办的,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大量外来移民的增加,19世纪30年代美国掀起一次普及公立学校的运动,这也是一次重要的义务教育运动,贺拉斯·曼是重要的推动者。
公立学校运动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
公立学校运动最初发生在初等教育领域,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
二是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强迫入学的年龄与入学时间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行逐步延长;
三是采用免费教育的手段促进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展。
随着公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也相应促进了美国师范学校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这一运动主要是在小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主要在中学,公立中学实行免费原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
在这一运动呼声下,从1852年美国第一部义务教育法颁布到1919年,美国各州全部通过了义务教育法,普及了义务教育,现代教育体制终于形成。随着学校的普及,师范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这一运动极大推动了关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第6题:

试论美国独立思想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潘恩主张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潘恩政治思想的核心;潘恩坚决主张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潘恩认为人民革命是铲除封建君主制度的主要的和唯一的方法; 潘恩号召美国人民拿起武器, 用革命的手段实现美国独立。
潘恩对英国立宪君主制度的批判和号召用革命战争争取美国独立的主张,不仅对主张妥协的保守派是有力的批判,对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是极大的鼓舞; 而且在当时君主专制制度仍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 大多数资产阶级还憧憬着立宪君主制度的情况下, 也是对欧洲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巨大鼓舞, 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第7题:

试论19世纪美国公立学校与欧洲学校(英国公学)的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
1)都重视教育面向社会服务;
2)都重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革。
不同点:
1)在办学经费上,美国美国公立学校重视利用税收维持;英国公学则依靠富人捐助;
2)在学校管理上,美国公立学校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负责管理;而英国公学是私人管理;
3)在教育对象上,美国公立学校是面向大众,而英国公学主要是为上层社会儿童服务;
4)在学校形式上,美国公立学校不仅有小学,也有中学和大学,而英国公学主要是中学。


第8题:

美国的幼儿园以公立为主,公立幼儿园绝大部分附设于初等学校。()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试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答案:
解析:
(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仅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也是如此。例如,人的认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着,在前一阶段内准备好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由于受遗传、环境及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如感知觉)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如思维、情感要在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也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教学的意义。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②依据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成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大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某种成熟程度,表明了它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第10题:

试论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阶级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东方拜占廷和阿拉伯文化教育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它的产生是一种进步现象。中世纪大学特别是早期的大学享有较多的自治权利,这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内部事务都由教授和学生管理,不受任何上级干预,还表现在各大学都争取了程度不同的特殊权利。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审理裁判权。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颁发讲演特许证、罢教和迁移权。中世纪大学争得的上述各种权利,可以说明它是城市市民反抗封建教会的产物。然而,中世纪大学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教会势力很快就渗进了大学。如巴黎大学到13世纪中叶,已完全为教会所操纵,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经院哲学,讲座大多由僧侣把持,有自由思想的教师被排挤出校。14世纪以后,很多大学实际上是教会开办的了。
尽管如此,大学终究不是教会学校,学生来源广泛了,教授也不全是僧侣,虽然神学科的地位最高,但还有医科、法科和文科,总之,它是新的社会因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反映。
中世纪大学虽然还不是近代学制中的高等教育阶段,但是,由于它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注重研究学问,促进了普通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恩格斯说:“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的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得多了”。
中世纪大学利用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矛盾,争得了一些特权,有一定民主和自由,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学术的繁荣,培育了一代新的科学家和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