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1938和1944《幼儿园规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题目

简述1938和1944《幼儿园规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38年,苏联制定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的文件()

  • A、《幼儿园规则》
  • B、《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 C、《幼儿园规程》
  • D、《幼儿园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B

第2题:

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阶级本质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2)阶级本质: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
(3)《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3题:

试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阐述《乐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的古代音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①关于音乐的本质,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
②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音乐与政治、社会的密切关系;
③音乐的社会功能,强调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礼制、伦理教育、端正社会风气配合,为统治者服务;
④音乐的美感认识,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快是不可缺少的。

第5题:

简述《法经》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法经》是战国初期魏国臣相李悝所制。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是追究犯罪人责任和囚禁方面的规定,相当现在刑法的总则。
意义:
1、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当时各国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对后世的立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6题:

简述苏联1944年的《幼儿园规程》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规程规定:
(1)不论幼儿园由何团体或机构管理,必须根据《幼儿园规程》何《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开展其工作;
(2)幼儿园是使3~7岁儿童受到苏维埃教育的国家机构,目的在于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
(3)幼儿园应为儿童入学做准备,为此要求幼儿园做到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的智力,安排各类游戏、文化与艺术教学,组织儿童通过参观和散步去认识周围世界,培养儿童独立自我服务的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正确使用和爱护物件的习惯,培养儿童守秩序、自制、尊敬长者和父母的品行,培养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爱领袖、爱军队的情感。

第7题:

()年和()年,日军两次占领郑州,对郑州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 A、1937、1941
  • B、1941、1944
  • C、1938、1944

正确答案:B

第8题:

()年和()年,日军两次占领郑州,对郑州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A.1937、1941

B.1941、1944

C.1938、1944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人权条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在《施政纲领》保障人权原则指导下,各主要抗日根据地都制定了《保障人权条例》。《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具有典型性。
(1)《人权条例》的主要内容
①规定人权的法律概念
“边区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与宗教,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徙及思想之自由,并享有平等之民主权利”。即人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抗日人民各项自由权,二是抗日人民民主平等权。
②规定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
司法、公安机关逮捕人犯应证据充分,依法执行;其它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逮捕、审问、处罚,但现行犯例外;过去反对边区并逃往在外的地、富,如返回家园遵守法令,一律既往不咎,依法保护,禁止侵犯其人权。凡政府各级公务人员违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权利,除依法承办外,被害人得就其所受损害依法请求赔偿。
(2)《人权条例》的历史意义
①深刻体现了当时边区施政纲领确立的保障人权的立法原则,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②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去完成民族解放的艰巨任务。
③有利于克服根据地内存在的一些侵犯人权的现象,增强各级干部的法制观念,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第10题:

简述乒乓外交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我国在31届世乒赛上,利用中美运动员之间的接触,实现了中美乒乓球队的互访,开辟了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乒乓外交”是1949年后中国体育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以中美乒乓球队互访为形式,以两国政府的高层对话为实质,以体育方式解决了一项棘手而又具有全球效应的政治外交问题,是体育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和改善国际关系的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