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题:
甲乙共同盗窃,其中由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2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重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 )。
A.甲与乙均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D.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第2题:
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为己有为目的,( )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A.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
B.抢夺、诈骗或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
C.携带凶器,抢夺公私财物的
D.抢夺、诈骗、盗窃、侵占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为抗拒抓捕而使用暴力的
第3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A、用药物麻醉,使人不知抗拒,当场抢走其财物
B、以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逼被害人2日内交出财物
C、乙欠甲1000元钱不还,甲到乙家暴力抢回
D、盗窃时,被人发现,为抗拒逮捕而当场使用暴力
第4题:
甲抢劫丙并使用暴力致丙重伤,碰巧乙路过中途加入,甲乙共同抢去了丙某的财物。对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共同构成抢劫罪
B、甲属于抢劫的结果加重犯
C、因为重伤的结果是由甲在乙加入之前造成的,乙对此结果不负结果加重的责任
D、甲是实行犯,乙是帮助犯
第5题: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想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试说明:
(1)本条是什么罪状?第263条是什么罪?
(2)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第263条所规定之罪的条件是什么?
(3)甲15岁,在盗窃时,为抗拒抓捕对受害人当场实施暴力,致使受害人当场死亡,则对甲应定什么罪?为什么?
(4)丙男抢夺乙女财物后逃窜,乙女穷追不舍,欲擒之,至一无人处,丙男停止奔跑,拿出匕首与乙搏斗,但却被乙女推人附近的粪池中淹死。那么,乙女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第6题:
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二人商定,由甲进入丙家盗窃,乙在外望风。甲刚翻墙跳入丙家的院子,就被丙发现。在丙抓捕甲的过程中,甲为抗拒抓捕,捡起地上的石头将丙砸昏。乙听到响声后,也翻墙进入院子,对着已经倒在地上的丙说:“老家伙,还想跟我们斗”之后,二人一起立即逃走,丙重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由于甲的盗窃行为未遂,没有构成盗窃罪,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C.乙是盗窃罪的从犯
D.乙的行为是盗窃罪未遂
第7题: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
第8题:
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你好,本题答案为AB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在犯罪的行为方式上具有相似之处,如在唆使他人主观上产生犯罪的信念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的促进作用。我国刑法对传授犯罪方法罪单独规定了罪名,因而在刑法上,同一人同一事既有教唆又有传授行为的,不实行数罪并罚。
第9题:
下列关于事后抢劫的认定,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19 周岁的甲与13 周岁的乙共谋盗窃,甲入室行窃, 乙在门外望风。甲、乙的盗窃行为被被害人丙发现后,甲、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共同对丙实施暴力,乙的行为导致丙死亡。甲乙两人不成立共犯,由于死亡结果是乙导致的,所以甲对该死亡结果不负责任
B.甲潜入某武装部军械库盗窃自动步枪二步、子弹100 发。正要离开时被值勤军人乙发现,喝令甲站住。甲情急之中开枪将乙射杀后逃离军械库。对甲应当认定为抢劫罪
C.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与甲共同当场对他人实施暴力。乙与甲成立事后抢劫的共犯
D.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向被害人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极力抓捕甲,经过现场的乙接受甲的援助请求并知道真相后,也向被害人的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因脾脏破裂流血过多而死亡,但不能查明谁的行为导致其脾脏破裂。乙与甲虽然构成事后抢劫的共犯,但基于有疑从轻原则,甲乙都不能对死亡结果负责
第10题:
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 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