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假冒道士窜至乡村留守老妪黄某家中,与黄某攀谈中,煞有介事吓唬

题目

张某假冒道士窜至乡村留守老妪黄某家中,与黄某攀谈中,煞有介事吓唬黄某近期家中在外的亲人有灾祸发生,黄某信以为真,求解化灾良方。张某说,拿出999元现金,用红布包好后敬神念咒,一切可化解。黄某拿出999元,张某用红包包裹,让黄某再取硬币9枚以便做法。黄某转身取币之际,张某把红布里的现金掉了包。张某交代黄某默念口诀99遍不得停顿,黄某遵从,随后张某匆匆离开。黄某念罢口诀,发现红布里包着一沓白纸。张某的行为构成()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A、诈骗
  • B、盗窃
  • C、抢夺
  • D、招摇撞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黄某9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一天,邻居单某家的鸡少了一只,说是黄某所为。后黄某母亲与单某发生争吵。黄某因而对单某怀恨在心。一日,单某来黄某家串门,黄某假装为其倒茶,将其事先准备好的一包剧毒农药倒入茶中。单某回家后毒发身亡。经查,黄某在作案时仅差5天就满14周岁。

问: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本案中,黄某的投毒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管其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和类型。我国《刑法》规定,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要具备主客观要件,即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其中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本案例中黄某因其年龄不满14周岁,属于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因此黄某虽实施了投毒行为,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不能予以刑事处罚。但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2题:

黄某说张某胖,张某说范某胖,范某和覃某都说自己不胖。如果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那么谁一定胖?

A.仅黄某

B.仅张某

C.仅范某

D.仅张某和范某


正确答案:B
86.B【解析】张某与范某的陈述互相矛盾,则必有一个是错的,那么黄某与谭某的陈述必是正确的,即张某胖,谭某不胖。因此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时,张某是一定胖的。故选 B。

第3题:

黄某将其父生前所画的一幅国画卖给张某, 并约定该画自双方达成协议 时所有权转移归张某享有。几天后,张某携款去黄某处取画,而黄某已经将画卖给田某,且画已经被取走。请问,此画应当归谁所有( )

A. 田某

B. 张某

C. 黄某

D. 田某或张某,具体由黄某决定


参考答案:B

第4题:

李某与黄某于2009年登记结婚后居住在S市H区。2018年,黄某起诉至H区法院要求与李某离婚。在诉讼中,下列关于证据保全和证据收集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黄某控诉李某对自己实施家暴,但能够提供证言的邻居张某即将出国。如果此时黄某尚未对李某提请诉讼,则H区法院可以主动保全张某的证人证言
B.张某的证人证言被依法保全后,就张某证言中可以证明的家暴事实,黄某无需再举证证明
C.关于李某与黄某间是否为夫妻关系,H区法院可以主动进行调查取证
D.诉讼过程中,如果黄某拒绝签署保证书,则H区法院可以拒绝其提供当事人陈述

答案:A,D
解析:
考查证据保全、法院收集证据和当事人陈述的规定。A项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和第101条的规定,法院不可以主动进行诉前证据保全:B项正确,证据被采取保全措施后,就该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可以免除相关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责任:C项正确,根据《民诉解释》第9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调查涉及身份关系的证据:D项错误,根据《民诉解释》第110条第3款的规定,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拒绝到庭、拒绝接受询问或者拒绝签署保证书,待证事实又欠缺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如果黄某拒绝签署保证书,法院并不能拒绝其提供当事人陈述。本题A、D当选。

第5题:

黄某说张某胖,张某说范某胖,范某和谭某都说自己不胖。如果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那么谁一定胖?()

 A:仅黄某
  B:仅张某
  C:仅范某
  D:仅张某和范某

答案:B
解析:
张某与范某的陈述互相矛盾,则必有一个是错的,那么黄某与谭某的陈述必是正确的,即张某胖,谭某不胖。因此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时,张某是一定胖的。故选B。

第6题:

宗某、黄某共同出资成立油制品公司,在2013年至2015年间雇佣多名工人在其公司内生产假冒“金龙鱼”、“鲁花”注册商标的食用油并销售,同时将购进的非法制造的“金龙鱼”、“鲁花”注册商标标识对外销售。上述非法经营数额达人民币1924万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油制品公司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严重,属单位犯罪

B、宗某、黄某的行为仅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C、宗某、黄某的行为仅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D、宗某、黄某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应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D

第7题:

赵某与江某路经一栋居民楼时,六楼黄某家阳台上的花盆坠落砸中赵某,致其重伤,共花费医疗费3万元。赵某将黄某告至法院要求赔偿,而黄某否认赵某受伤系自家花盆坠落所致。对此争议事实的举证责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赵某

B.黄某

C.赵某和黄某

D.赵某和江某


正确答案:A

第8题:

黄某(男,13岁,初二学生)一直梦想能亲自开摩托车体验一下“兜风”的感觉。某日,黄某见邻居张某新买的摩托车停放在小区院里,遂产生试一试的念头,于是来到张某家中假装找张某的儿子玩,趁其家人不注意,将车钥匙偷出,并将摩托车推出小区。但由于黄某此前从未开过摩托车,其上车“试”了不到1000米,就人仰车翻,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张某修理摩托车共花费32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黄某的行为已构成偷开他人机动车的行为

B.黄某因不满14周岁,公安机关不应对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

C.公安机关应当责令黄某的监护人对黄某严加管教

D.黄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张某可向其父母提出赔偿要求


参考答案:A, B, C, D

第9题:

张某与黄某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合同标的额为1万元,张某向黄某交付2000元的保证金,黄某拒绝按照约定交付货物,给张某造成3000元的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有权要求黄某支付7000元
B:张某有权要求黄某支付5000元
C:张某有权要求黄某支付4000元
D:张某有权要求黄某支付3000元

答案:B
解析:
《担保法解释》第118条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入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题中张某交付的是保证金,并未约定定金性质,因此张某交付的不是定金,不能适用定金罚则,张某只能要求黄某返还2000元。黄某的违约行为给张某造成了3000元的损失,张某有权要求张某赔偿损失,所以张某有权要求黄某支付5000元。

第10题:

被告人:黄某,男,22岁;刘某,男,20岁;靳某,女,17岁。
2001年夏天,被告人黄某从某信用社购买摩托车一辆,因手续不全,黄某让被告人靳某到某信用社找该社主任张某补办摩托车过户证明。张某提出与靳某约会,靳某将此事告诉了黄某。黄某想到自己想做生意贷不来款,张某贪恋女色,遂即与被告人刘某预谋,指使靳某以色相勾引张某,以此为把柄,敲诈、要挟张某为其提供资金。在黄某的授意下,2001年10月30日下午,靳某按照预谋将张某诱骗到黄某的二哥家。黄某藏于室内,刘某先对张某进行殴打、威逼,迫使张某为他们提供15万元贷款。张某借故推脱,刘某继续殴打,此时,黄某从室内出来,与刘某一起对张某软硬兼施进行威逼。张某无奈,便以自己的名义,亲笔写了一张“市行急需二万元现金”的便条,要某信用社值班人员支付。刘某持此便条到某信用社取走现金2万元。直到晚上,黄某、刘某才将张某放回。
问:本案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1)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在本案中,被告人为了获取资金,限制被害人人身自由后对被害人进行殴打、威逼,即使用了暴力和胁迫的手段;尽管被害人是以写便条的方式由被告人刘某领取了现金,但是被害人为信用社主任,其便条即能够对信用社值班人员产生相应的约束力,值班人员也正因对便条的执行而向被告人刘某提供现金。因此,虽然本案中从被告人向被害人威逼写便条到被告人实际取得现金之间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并非被害人直接交出现金,但是由于被害人的特殊身份,应认为是被告人直接向被害人劫取了财物。所以,黄某等三人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抢劫罪。
(2)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黄某与刘某、靳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共同谋划、实施抢劫被害人钱财的行为,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共同犯罪行为,成立共同犯罪。
(3)在共同犯罪中,黄某和刘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靳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根据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被告人靳某是未成年人,所以对于靳某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