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写作的特殊规律。

题目

简述写作的特殊规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现代写作理论把写作得规律归结为"写作的运动系统"的动态规律,亦即"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从聚材阶段到构思阶段,完成的是()的转化。

A、物到意

B、意到文

C、物到文

D、物到意和意到文


参考答案:A

第2题:

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其身心发展阶段性有关,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吸引学生写作的题材,一方面要设置一定的阶梯,循循诱导学生不断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目标,并将第一学段(1-2年级)定名为为“写话”,第二(3-4年级)、三学段(5-6年级)定名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定名为“写作”。
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1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1-2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2-3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1-2条。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而所谓的“全面”,是一种辩证的“全面”。在认识过程中,只有选好自己的立足点,才能抓住所要反映的事物的关键,才能相识的占有一切相关资料;在认识过程中,要是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具有正确性,就要在分析事理时坚持辩证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真切的认识世界,主要有材料的取舍来体现。
第二:整理思路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3条和第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4-7条、“高中(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的第3条和第5条。文章不是字词句的随意堆砌,应接一定的章法排列。要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就得注意它的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这就牵涉到学生本身思路的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整理思路,主要通过材料的安排以及文章的构思(及谋篇布局)来体现。
第三:锤炼语言
这一目标涉及到“阶段目标(1-2年级)”的第2-3条、“阶段目标(3-4年级)”的第5-7条、“阶段目标(5-6年级)”的第5-6条、“阶段目标(7-9年级)”的第8-9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锤炼语言,主要有遣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来体现。如有计划的多做一些造句练习,自然能“下笔如有神“了。
1、入门写作训练:小学进行写通句子的训练;
2、单项写作训练:又称片段写作教学、“小作文”,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训练活动;
3、综合写作训练:也称“大作文”,写成一篇文章的教学、训练活动。
4、强化写作训练:立论训练——提炼分论点训练——寻依据训练——列提纲训练。

第3题:

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体现的是()的写作基本规律。

A.写作化生律

B.写作通变律

C.写作整合律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述写作过程的规律。


正确答案: 三个阶段与双重转化规律
三个阶段:“感知——构思——表述”
双重转化:“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
1、物——意的转化;2、意——文的转化。

第5题:

简述论文修改与写作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论文写作是从搜集材料开始,从中提炼论点,以结构的基本型进行布局,用准确、简洁、平易的语言表达。写作运动的规律可用“物--意--言”表现出来。修改的规律必须先从中心论点着眼,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需要订正和增删材料,这些是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再调整结构,斟酌表现形式,锤炼语言,修改运动的规律可用“意--物--言”表现出来。
(2)“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多改出华章。从思维方法来说,写作初稿时不妨多用一些发散思维以开拓思路,广觅材料,力求内容丰富充实;修改论文时主要是使用收敛思维,因为初稿材料难免会臃肿,词句重复,所以要对论文进行压缩,对材料进行提炼和集中,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和罗嗦重复的词句,以达到结构严密、论点突出、文字简练朴素之目的。
(3)修改文章的初稿可以归纳为:“增、删、改、调”四个字,而以删、改为主。也就是增加必要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和不重要的字、句、段,修改错误的或不妥当的地方,调整结构和先后次序。

第6题:

简述消息写作的特殊要求。
消息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决定的。具体来说,消息的内容必须真实,要短小精悍,要迅速及时,还要用事实说话。

第7题:

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充分注意写作事业的特殊性?
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必须在认识和把握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其结果必然束缚写作事业的发展。为了组织同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紧密而不可分割地联系的、广大的、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写作事业,党在领导写作事业时,就必须重视写作事业的这种特点。摆脱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是错误的;相反,在主张党领导写作事业时否认写作事业的特点,也同样是错误的。

第8题:

探寻写作规律,是写作理论研究的任务,有关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是对一般文章写作规律的总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简述写作的技巧。


正确答案: 写作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成稿阶段和修改阶段。
(1)要正确表达思想
(2)逻辑清晰,有特定的主题,条理分明。
(3)要充分完整地描述事实
(4)注意文字简洁明了,生动活泼,用词得体,言之有物,不空泛。
(5)写作是先选择合适的文稿类型,是通用公文还是专用文书。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再研究文章的布局,掌握主要顺序,合理安排段落,主义标点符号。
(6)平时多读、多写、多想、多练习、收集足够的材料。选择一个良好的
写作环境,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

第10题:

简述写作。


正确答案: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你自己的思想。
写作是敞开自己,观察内心;
写作是表达思想,传递见解;
写作是关注自身之外的世界,记录人与事;
写作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通过写作,某些平时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了,那是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