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参阅课外文献,说明中国的描写语用学研

题目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参阅课外文献,说明中国的描写语用学研究概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修辞学与语法学、语用学有什么联系?


正确答案: 语法学与修辞学的联系:
研究对象上: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修辞学研究如何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任务上:任何话语都是按照语法的规则生成的,语法是修辞的基础。语法学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修辞学反映语言诸要素的综合运用。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区别: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如何运用和理解语言的问题;研究话语理解,即接受结果;研究制约语言使用的各种因素,注重规则阐释;修辞学一般只研究话语表达,主要从说(写)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表达效果;研究影响语言使用的条件,注重选择。

第2题:

产品造型的语用学造型规范?


正确答案:(1)以人为中心的尺度适应性:它表现在与人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上,以及对社会普遍的及针对个人的尺度关系
(2)空间视觉效果:造型应考虑到背景.辐照和视觉后像的影响,以便使产品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3)造型的整体性效果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整体布局中是强对比处于中心或用补偿对比加强整体效果。各构件之间保持整体的相关性
(4)运动的适应性:应考虑中心位置等对人在使用产品中的影响,你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5)设计的工艺可行性:所有材料和工艺应与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相适应性,这是产品经济可行的必要条件
(6)产品类型及市场前景:根据产品类型特征选择造型款式并顾及市场接受程度

第3题:

语用学


正确答案: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第4题:

什么是语用学?


正确答案: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第5题:

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 A、态度研究
  • B、会话
  • C、言语交际方式
  • D、语言变异

正确答案:B

第6题:

选择性、组织和解释这些术语用以描写沟通过程的哪个部分?()

  • A、环境
  • B、目标
  • C、噪音
  • D、感知

正确答案:D

第7题:

参阅相关文献,说明关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基本观点如何。


正确答案:关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⑴1979年,威尔逊在《现代语言学—乔姆斯基革命的成果》中首次披露关联性思想的一些内容,并强调关联性概念在任何语用解读理论中都将发挥中心作用。这是斯波伯和威尔逊第一次尝试提出关联理论。
⑵1981年,威尔逊和斯波伯提出用关联原则统括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各项准则。
⑶1982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发表了《理解理论中的相互知识与关联性》。
⑷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出版《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分别讨论“交际”“推理”“关联性”“语言交际的一些问题”问题。这些标志其关联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
⑴明示推理交际观:交际不仅涉及编码、解码,而且涉及推理。听话人不仅要明白词语的一般意义,更要明白说话人此时此地运用这些词语的特殊意义。“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
⑵关联性的定义:
①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语境中具有语境效应时,它才在该语境中有关联。
②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一时刻,在某人可及的一种或多种语境中具有关联性时,它才在当时跟该个体有关联。
③当,且仅当,某种现象所表明的一个或多个认识跟某人有关联,该现象才跟他有关联。
⑶关联原则:任何明示性的交际行为都意味着本交际行为所传递的假设,具有最佳关联性。

第8题:

产品造型的语用学


正确答案:是研究产品语言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产品与环境的关系。

第9题:

参阅课外文献,说明语用学在国内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一)国外语用学的形成与发展
语用学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因为发现并关注了一些长期为语言学家所忽视或有意回避的问题,开拓了理解和解释语言意义的途径,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还没有出现“语用学”这个学科名称。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在其所著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把符号学分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部分,首先使用了“语用学”这个术语。此后,语用学研究受到逻辑学和哲学的影响,主要是在逻辑学和哲学的范围内进行。语用学进入成熟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标志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20世纪80年代以后,语用学得到了长足发展。1983年,莱文森(StephenC.Levinson)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研讨会,1986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会,确定《语用学杂志》《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为国际语用学会的学术刊物。学会的成立、会刊的确立和学术成果的出现以及学科队伍的形成,说明语用学在这个阶段开始走向成熟并得到充分发展。
(二)中国语用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语用观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体现,涉及语用含义、语用原则、语用策略、篇章连接等问题。但没有建立起语用学学科。自胡壮麟1980年在《国外语言学》介绍“语用学”以来,这门新兴的语言学科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所以中国语用学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用学前期的研究因为受到国外语用学影响,带上一些外来色彩,研究的独立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即使如此,这一时期国内出现了诸如何自然、何兆熊、钱冠连、索振羽、姜望琪、左思民等研究语用学的专家学者,出版了《语用学教程》《汉语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一批著作,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了大量语用学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语用学在中国的研究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研究的本土化受到重视,结合汉语实际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其次是研究更加深入,范围扩大;第三是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态势,出现了认知语用学、形式语用学、教学语用学、临床语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

第10题:

语用学当下已经形成了较多的下位学科,其分类角度有哪些?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从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出发,可以把语用学分为形式语用学、描写语用学和应用语用学三个下位学科。
⑴形式语用学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语用的形式和范畴,语用形式化最恰当的方法,从意义与文化、语言与逻辑、语言行为与模式等方面探索语言在人类活动中的表现。形式语用学的代表如蒙塔古的语用研究。
⑵描写语用学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描写语用学着力对各种语用现象进行详细描写,主要研究人们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言环境相关联。
⑶语用研究和理解话语有关的所有领域结合形成的分支学科,一般称为应用语用学。这些领域包括文学、修辞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例如语言教学、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语用对比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