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马某,因故意杀人,于2007年2月27日被某中级人民法院一

题目

被告人马某,因故意杀人,于2007年2月27日被某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马某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某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书面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马某故意杀人手段特别恶劣,又无从轻处罚的情节,一审判死缓量刑过轻,遂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并核准执行死刑。该案中哪些做法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书面审理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2)高级人民法院对马某加重罪刑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上诉不加刑原则,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3)高级人民法院改判后即核准死刑立即执行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某与邻居刘某因纠纷而起杀心,深夜持刀潜入刘某家中,将熟睡中的刘某一刀砍死,不料第三天才发现误将做客刘家的张某杀死了。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

A.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

B.客体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

C.对象错误,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D.客体错误,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分为法律上的错误和事实上的错误。本题考查事实上的错误中对象错误与客体错误的区别及其相应法律后果。

第2题:

被告人许某骑自行车不慎与路边行走的李某相撞,两人发生口角,李某打了许某一拳,许见李身材高大,未敢动手,当李又向前行走10余米时,许持水果刀骑车从背后猛刺李某一刀,然后骑车就跑,因李某被刺破主动脉,失血过多死亡,对许某行为的定性说法正确的是( )。

A、许某出于杀人故意,实施了杀人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B、许某出于伤害故意,实施了伤害的行为,造成他人死亡,应当定故意伤害罪

C、许某捅刀子不计后果行为的故意内容是不确定的,杀人和伤害都在故意之中,对此应以结果定罪即构成故意杀人罪

D、许某应定故意杀人罪,按间接故意杀人追究其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CD

第3题:

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哪些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

A.张某玩忽职守案

B.陈某组织武装叛乱案

C.钱某故意杀人案

D.岳某抢夺某外国公民财物案


正确答案:BC
《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三)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本题中B项属于危害国家安全案件,C项属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都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故为本题正确答案。级别管辖的具体内容是历年司法考试的高频考点,请考生认真复习。

第4题:

于某,一日晚发现某单位大院的一辆桑塔纳汽车车门未锁,便借着夜色将此车开出大院,驶到其情敌刘某每天上夜班必经的一小胡同口,将骑车上夜班的刘某撞死,然后急忙驾车逃离现场,因奔逃心切,不慎将一带小孩过马路的妇女撞倒在地,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当夜于某又将此车开回原地,尚未被人发现。于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B: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罪,两罪并罚
C:盗窃罪、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三罪并罚
D: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应从一重罪处罚

答案:B
解析:
【考点】数罪并罚。详解:于某撞死刘某的行为属故意杀人罪,其开走别人的汽车,目的是为故意杀人,依据《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3项的规定,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作为犯罪工具使用后,将车辆送回未造成丢失的,按照其所实施的犯罪从重处罚,所以只定其故意杀人罪,而不再定盗窃罪。后因奔逃心切撞倒他人则构成交通肇事罪。因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同,故构成数罪,应当数罪并罚,故B项为正确答案。

第5题: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包庇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无罪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事前无通谋的帮助行为,张某、李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

第6题: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

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

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

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

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B, D

第7题:

本案中,如果法院认为马某可能被处无期徒刑,而宋某、周某至多可能被判有期徒刑刑罚,则如何处理?( )。 A.该案全案应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B.该案被告人马某的部分应从区法院移送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C.三名被告人中没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因而三人应由区人民法院审判

D.该案马某的部分应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其他两名被告人则由市中级人院决定是否一并审判


正确答案:A
《高法解释》第5条规定:“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并案审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全案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本案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8题: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某、于某、陈某故意杀人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后,李某提出上诉,于某、陈某未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李某因病死亡。对此,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A.对被告人李某宣布终止审理

B.对被告人李某宣告无罪

C.对被告人于某、陈某作出判决或裁定

D.对此案裁定终止审理


正确答案:ACD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的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的处理方式有三种: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改判;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第9题: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夏某、宋某、杨某故意杀人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夏某不服提出上诉,宋某、杨某未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夏某因病死亡。对此,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夏某若不构成犯罪对被告人夏某宣布终止审理
B:夏某若不构成犯罪对被告人夏某宣告无罪
C:对被告人宋某、杨某作出判决或裁定
D:对此案裁定终止审理

答案:B,C
解析:
【考点】被告人在审理结束前死亡的处理。详解:《刑事诉讼法解释》第312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上诉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未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仍应对全案进行审查。经审查,死亡的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宣告无罪;构成犯罪的,应当终止审理。对其他同案被告人仍应作出判决、裁定。因此,B、C项正确。

第10题:

一天晚上,邓某到同村村民李某家行窃,被李某发现,邓某便用随身携带的木棍将李某打昏,携带赃物逃离,后害怕李某醒来后报案,又返回将李某杀死邓某构成?
A.抢劫罪

  B.故意杀人罪吸收了抢劫罪,故只构成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

  D.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答案:D
解析:
D。盗窃转化为抢劫。故意杀人属于另起犯意,所以要二罪并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