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形中,构成承诺的是()

题目

下列情形中,构成承诺的是()

  • A、甲向乙发出要约,丙得知后向甲表示完全同意要约的内容
  • B、甲向乙发出要约,乙向丁表示完全同意要约的内容
  • C、甲向乙发出要约,明确7天内不答复则视为承诺,乙未如期答复
  • D、甲按某广告给乙汇款购买其建材,乙给甲邮寄了其指定的产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可以构成一个有效的承诺是( )。A承诺是由非受要约人做出 B承诺超过期限,但要约人及时

下列可以构成一个有效的承诺是( )。

A承诺是由非受要约人做出

B承诺超过期限,但要约人及时通知该承诺有效

C承诺的内容对要约的数量提出适当变更的

D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同时做出承诺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失效的情形的是( )。
A、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B、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C、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E、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


答案:A,B,C,D
解析:
要约失效的情形包括:(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参见教材P23。

第3题:

承诺的构成有三个重要条件,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构成条件的是( )。

A. 承诺由受要约人作出

B. 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

C. 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

D. 承诺必须对要约内容提出实质性改变


参考答案:D

第4题:

某建筑公司向某钢厂发出一个要约表明了想要购买钢材,钢厂在承诺期限内发出的承诺由于快递公司的失误,该承诺到达建筑公司时已超过了承诺期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种情形属于承诺延误
B. 此种情形属于承诺超期
C. 该承诺必然无效
D. 该承诺是否有效由双方协商决定


答案:A
解析:
ACD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此种情形称为承诺的延误。故A项正确;CD项除建筑公司明确表明不接受该承诺外,钢厂的承诺是有效的,故CD项错误。

B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诺超期是指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本题是在承诺期内发出承诺,故不是承诺超期。因此,B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5题:

下列选项中,没有发生承诺撤回效力的情形是( )。

A.撤回承诺的通知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到达要约人
B.撤回承诺的通知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C.撤回承诺的通知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后到达要约人
D.撤回承诺的通知于合同成立之前到达要约人

答案:C
解析:
【考点】考查承诺的撤回【解析】承诺的撤回,是指承诺发出后,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A、B项发生承诺撤回的效力。若撤回承诺的通知晚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此时承诺已然发生法律效力,合同已经成立,则承诺人就不得撤回其承诺,也即承诺不可以撤销。D项属于承诺的撤回;C项中,发出的承诺已经生效,则不再发生撤回的效力,为正选。

第6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

A.创作作品

B.友谊

C.地震

D.对要约人予以承诺


正确答案:A
[答案] A
    [评析] 考查要点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设立;变更或终止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可能是合法行为,如抢救落水儿童、无因管理、先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也可能是不合法行为,如侵权行为。创作作品的活动,对于作者而言,虽然主观上未必具有创作的意图,但是在客观上导致著作权关系的产生,可见,创作作品属于事实行为,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事实行为必然导致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而友谊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排除B项。地震虽然能够使得某一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如因地震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系不可抗力,但是地震并不是行为人有意识的行为。事实行为和事件(自然事实)的区别在于,事件是与主体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事实行为属于行为的范畴,尽管事实行为不属于行为入主观上的意愿,但无论如何还是存在人的意志因素的地震作为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排除C项。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而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基于上述区别,事实行为又称为“非表意行为”。而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既然承诺必须有意思表示,那么承诺应当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是事实行为,因此,排除D项。此处应当注意区分事件、自然事实、行为以及事实行为之间的区别。
 

第7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发生承诺撤回效力的情形是()。

A、撤回承诺的通知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到达要约人
B、撤回承诺的通知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C、撤回承诺的通知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后到达要约人
D、撤回承诺的通知于合同成立之前到达要约人

答案:C
解析:
由于承诺一经送达要约人即发生法律效力,合同即刻成立,所以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如果撤回承诺的通知晚于承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则承诺已经生效,合同已经成立,受要约人便不能撤回承诺。《合同法》第27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第8题:

信息产业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来电构成下列哪种情形?()

A.反要约

B.要约引诱

C.要约

D.承诺


参考答案:C

第9题:

某建筑公司向某钢厂发出一个要约表明了想要购买钢材,钢厂发出的承诺由于快递公司的失误,该承诺到达建筑公司时已超过了承诺期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种情形属于承诺延误
B.此种情形属于承诺超期
C.该承诺必然无效
D.该承诺是否有效由双方协商决定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P128 / 2019版教材P127
《合同法》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通知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第10题:

下列说法中对承诺的构成要件理解错误的有( )。

A. 承诺必须由要约人做出
B. 承诺须向受要约人做出
C.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内容一致
D. 承诺应在有效期内做出
E. 承诺具有绝对的特定性


答案:A,B
解析:
AB项:《合同法》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因此,承诺是受要约人作出的,向要约人作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所以AB项错误,当选。

C项:《合同法》规定,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所以C项正确,不选。

D项:《合同法》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所以D项正确。

E项:承诺是向要约人这一特定的人作出,内容也具有特定性,必须与要约内容一致;同时要在特定的期限内作出;违反任一项规定的,都不构成承诺。所以E项正确,不选。

本题为选非题,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