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筋不是检测试验项目的()。

题目

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筋不是检测试验项目的()。

  • A、预应力钢筋技术性能试验
  • B、钢绞线机械力学性能
  • C、钢筋张拉试验
  • D、钢绞线松弛试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预应力筋复试报告资料来源单位为()单位。

A.施工
B.供货
C.检测
D.监理

答案:C
解析:
预应力筋复试报告资料来源单位为检测单位。

第2题:

关于预应力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B、预应力筋张拉的目的是减少孔道摩阻损失的影响
C、后张法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
D、曲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

答案:B
解析:
预应力筋张拉的目的是防止预应力损失。

第3题:

试述预应力后张拉法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预应力损失及其防止或补偿方法。后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可能发生哪几方面的预应力损 失?


参考答案:⑴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采用超张拉给予补偿; ⑵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施工中应正确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 ⑶先后批张拉,由于后批预应力筋张拉对前批张拉筋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⑷孔道摩阻力,平卧叠浇的摩阻力; ⑸锚具变形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第4题:

预应力筋张拉试验。


正确答案:应先调整到预应力,该预应力以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伸长值应从预应力时开始量测。

第5题:

【背景材料】某办公楼工程共5层,其中二~四层部分轴线上为有粘结预应力梁,其施工顺序有检查锚具(张拉端、固定端)4斤顶,张拉设备,检查砼强度,预应力筋质量,确定张拉顺序,进行张拉,封锚,灌浆等,明确了应有的施工记录资料。预应力筋张拉时应记录张拉顺序(示意图)、张拉力、伸长值等,并按规定见证张拉,填写()。

  • A、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 B、预应力钢筋性能检测报告
  • C、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 D、预应力筋固定、张拉端施工记录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列关于预应力施工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锚具使用前,预应力筋均应做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B.预应力筋可采用砂轮锯断、切割机切断或电弧切割
C.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预应力筋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90%
D.预应力筋胀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防止预应力筋腐蚀

答案:D
解析:
参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2.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用量不足检验批规定数量的50%,且供货方提供有效的试验报告时,可不作静栽锚固性能试验。6.4.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前,应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达到配套锚固产品技术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且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②对采用消除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的先张法构件,不应低于30MPa。B选项中,预应力筋可采用砂轮锯断、切割机切断,不应采用电弧切割。

第7题:

对预应力筋与夹具组装件做实测极限拉力试验时,试验终结的正常情况是()。

  • A、预应力筋断裂,夹具未破坏
  • B、预应力筋未断裂,夹具破坏
  • C、预应力筋未断裂,夹具未破坏
  • D、预应力筋断裂,夹具破坏

正确答案:A

第8题:

关于预应力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B.预应力筋超张拉的目的是减少孔道摩阻损失的影响

C.后张法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

D.曲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

答案:B
解析:
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应力损失。故选项B错误。

第9题:

后张法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包括()。

  • A、4项
  • B、5项
  • C、6项
  • D、7项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背景材料: 某桥梁主跨为4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T梁施工采用预制吊装,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施工单位根据预制梁的尺寸、数量、工期确定预制台座的数量、尺寸。对张拉机具做了校验,并对预应力的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但施工过程中发现预应力施加完毕后预应力筋松弛,应力值达不到设计值。 (1)该预应力筋松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提出防治预应力筋松弛现象的措施。


正确答案: (1)该预应力筋松弛现象的原因主要可能有:1、锚具滑丝或钢绞线(钢丝束)内有断丝。2、钢绞线(钢丝)的松弛率超限。3、量测表具数值有误,实际张拉值偏小。4、锚具下混凝土局部破坏变形过大。5、钢索与孔道间摩阻力过大。
(2)防治预应力筋松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预应力筋松弛检查预应力筋的实际松弛率,张拉钢索时应采取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制。事先校正测力系统,包括表具。2、锚具滑丝失效,应予更换。3、钢绞线(钢丝束)断丝率超限,应将其锚具、预应力筋更换。4、锚具下混凝土破坏,应将预应力释放后,用环氧混凝土或高强度混凝土补强后重新张拉。5、改进钢束孔道施工工艺,使孔道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使用减摩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