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

题目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转动前相比()

  • A、减小15°
  • B、减小60°
  • C、减小30°
  • D、减小45°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有相距20cm的A、B两点,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分别为12cm和4cm,如果A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B点,则这条光线的入射角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45°

第2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之前,了解和评价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的教学片段。
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反射?学生l:光遇到水面、玻璃及其它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教师: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学生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这里面,我们把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教师:在反射现象中,光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光路可逆。
教师:好,那么什么叫漫反射?
学生: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教师:嗯,非常好,看来大家把上一节的内容基本掌握了。接下来学习另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平面镜成像。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不足,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15分)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只是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是否记住了、能否回想起反射定律这个知识点,但是并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水平。只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不注重学生的发展理念。
(2)对知识进行检测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或者让学生画出反射光线并说明理由。也可以通过测试题的形式。这些测试题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物理情境比较新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应该是手段,使学生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第3题:

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 )。

A.入射角

B.反射角

C.折射角

D.投射角


正确答案:B

第4题:

在菲涅尔双面镜干涉实验中,减少条纹间距的方法有()

  • A、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 B、增大接收屏与镜的距离
  • C、增大两平面镜的夹角
  • D、减小光源与双面镜交线的距离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一条光线斜射在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角为2π/6,请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反射光线的方程。若将反射光线绕平面镜的法线旋转一周,求所得的旋转曲面的方程。


答案:
解析:
以此光线与平面的交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

第6题:

如图2-7所示,三棱镜ABC,∠A=30°.光线垂直AB面射入棱镜,由AC面射出.已知出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为30°.在Ac面上光线的入射角是(),棱镜的折射率是().


答案:
解析:
30°1.73 【解题指要】本题的考点是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线经过两次折射,第一次在AB面上,第二次在AC面上,在AB面上垂直入射,入射角为
零,折射角也为零.此折射光线是AC面上的入射光.它与AC面的夹角为
90°-∠A=90°-30°=60°
因此,AC面上光线的入射角是
θi=90°-60°=30°
由图2-15知,光线在AC面上折射后的折射光(即出射光)与AC面法线的夹角(即折射角)为
θr=30°+30°=60°
再根据折射定律

知棱镜的折射率为

注意,考生在解题时应在图2-7中把AC面上通过入射点的AC的垂线,即AC面的法线画出,这样根据几何关系可以明确求出折射角θr(见图2-15).

第7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教室外的阳光引入到教室内,确定通过平面镜能实现,从而导入今日课程-光的反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了解入射现象
活动前:【教师提问】在桌面上放一块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试着移动平面镜,能否使激光射到教室里不同的物体上?
活动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活动后:【学生汇报】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后,光线将会反射到墙面上,并且如果固定激光笔位置不动,水平移动平面镜不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适当改变平面镜角度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反射的概念。同时做出光路图。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



活动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活动前:光线在反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活动中:【学生实验】1.把一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使E、F两板面处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3.改变入射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轨径迹。
4.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5.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中。
活动后:【学生汇报】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总结】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几幅残缺的反射光路图,利用量角器和直尺补全光路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学生课下收集自行车尾灯的结构,画出光线的反射光路图。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第8题:

光线以30°入射角从玻璃中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它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则这块玻璃的折射率应为()。

A.0.866

B.1.732

C.1.414

D.1.500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一条光线斜射在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角为

请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反射光线的方程;若将反射光线绕平面镜的法线旋转一周,求所得旋转曲面的方程。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曲面与方程的基础知识。

首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入射光线的直线方程,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轴对称,得出反射光线的方程;然后将反射光线绕Z轴旋转一周,即可得出旋转曲面即圆锥面的方程。

第10题:

能够使光线发散的镜是()

  • A、平面镜
  • B、凸镜
  • C、凹镜
  • D、凸透镜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