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五个部门颁布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颁布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两份文件对科学素养的统一理解,包括()方面。A、科学态度B、科学知识、技能C、科学方法、能力D、科学实验E、科学行为、习惯

题目

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五个部门颁布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颁布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两份文件对科学素养的统一理解,包括()方面。

  • A、科学态度
  • B、科学知识、技能
  • C、科学方法、能力
  • D、科学实验
  • E、科学行为、习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科学素养的外在标志是()。

A、科学态度

B、科学知识和技能

C、科学行为和习惯

D、科学方法


答案:C

第2题: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协于()首次举办“中国西部青少年科学营”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

  • A、2010年
  • B、2011年
  • C、2012年
  • D、2013年

正确答案:A

第3题:

科学素养从结构要素上讲,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________、科学技术与社会。


参考答案:科学态度

第4题: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了解中国公众成年人对()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

  • A、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
  • B、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 C、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看法
  • D、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手段
  • E、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全国科普日由()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


正确答案:中国科协

第6题:

说明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第7题:

社会科学普及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和()精神的活动。

  • A、科学、时代
  • B、科学、人文
  • C、时代、人文
  • D、时代、民族

正确答案:B

第8题:

全国科普日,即2003年6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 A、科学态度
  • B、科学精神
  • C、科学知识
  • D、科学方法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对科学素养的统一理解()

  • A、科学知识、技能
  • B、科学态度
  • C、科学方法、能力
  • D、科学新闻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