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

题目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难免陷于谬误?


参考答案:

历史相对主义认为,一切历史现象都是相对于历史认识者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存在的;历史事实自身不具有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而只是由历史研究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们描绘出来的。
应该承认,克罗齐等人强调一切历史认识都取决于认识者或研究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由此而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或者即使不完全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也强调那个客体历史的真相不可能被认识,这就走过头了,陷于谬误了。这是因为:
(1)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因而历史是通过大脑的加工而重新构建起来的,都是包含着历史认识者的主体意识的历史——主体化的历史。


第2题:

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答案: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1)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商业变化被称为“商业革命”。海上商业路线的变化及商业活动的活跃,推动各类新型商业机构的产生,进一步拓宽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道路。贵金属涌入欧洲导致的“价格革命”削弱封建土地领主的实力,商业资产阶级则获得暴利,经济实力增强,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2)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西欧的思想领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圆说的科学性,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还直接驳斥教会有关地球的各种谬论,打击教会的威信。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使许多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激发人们研究自然科学的热忱,使得世界近代科学向前发展。
(3)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美洲的各种物产由商船带回欧洲,丰富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欧洲的物种及生产制度和生产方式传人美洲,极大地塑造了美洲的社会面貌。

第3题:

历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已逝岁月的回溯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揭示,使人们认识历史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取智慧,更好地衔接往事与未来。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历史学是通过揭示历史规律来完成自己任务的

B.历史学能使人们从已往的岁月中获取智慧

C.历史学能帮助人们总结过去,面对未来

D.历史学的任务是告诉人们如何揭示历史规律


正确答案:C
A、D项不是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而B项只是对原文片面的复述,故答案为C。

第4题:

什么是历史认识客体?历史认识客体的过去性对历史认识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历史认识客体:是历史认识主体的认识对象。指人类社会已往的客观存在。包括个别的历史事实、完整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不同部分。
影响:
(1)使认识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不能建立生动的、直接的统一关系,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事物获得生动的、感性的认识,从而使主体的认识失去重要的经验基础。
(2)使历史学家只能通过历史资料去复原历史的原貌。
(3)使历史认识的检验发生特别的困难。

第5题:

广义的历史认识主体是( )。

A.人类
B.人类个体
C.历史研究者
D.史学工作者。

答案:A
解析:

第6题:

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参考答案:

“实践唯物主义”在史学本体论上的含义在于,突出物质实践活动在唯物史观原理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增长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它在史学认识论上的含义在于,强调他们主张的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它不像后者那样认为外部感性世界决定人的意识,而是认为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样,它既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的偏颇,也克服了历史相对主义的偏颇。因为它:
第一,肯定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独立于历史研究者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论你是否认识了它,也不论你怎样认识它,它都始终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着;
第二,认为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第三,它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真相,是能够被研究者逐步认识清楚的。这是因为:(1)过去的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虽然它们是互不联系地、零落散乱地存在着,但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也就是一个基本上符合实际的社会历史观,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


第7题:

材料:
关于新航路开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某版本历史教科书“开辟新航路”一课包括三个子目:“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和“走向会合的世界”。某教师在讲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后,针对第二子目,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围绕《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开展了两个教学活动:(1)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地图上按时间顺序描出四条航线;?
(2)分组讨论哪一条航线最容易到达东方。为此,学生对航海路线、造船技术、洋流、季风等展开了热烈讨论,直至下课,讨论活动仍未结束。
问题:
(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哪些可取之处(4分)?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请你对这位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6分)


答案:
解析:
(1)可取之处: ①该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②该教师采取让学生动手画航线和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说明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建议。
③该教师没有采用灌输式教育,而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在学生动手画完航线之后并没有带领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导致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停留在动手画图的层面,并没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教学目标。
②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落实组织性原则。首先,教师没有规定讨论的时间;其次,教师没有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指导学生的讨论;最后,教师没有适时结束学生的讨论,导致授课结束讨论仍未结束,致使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2)改进建议:
①在学生画航海家的航线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航海家讲述自己的航海历程和路上的艰险,这样创设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历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航海史实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在学生讲述完航海经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史实,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相关表格,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航线方向、开辟航线原因等角度强化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③针对小组讨论,教师需对讨论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定;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小组内部对学生讨论的方向进行引导;讨论结束,教师应该让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第8题:

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移情式领悟方法:主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代表:柯林武德,兰克学派;法则归纳式方法:又称实证归纳方法,主张根据多次经验观察到的常规性的法则或结构模式。代表:密尔五法,年鉴学派)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本体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三者相互联系,构成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和史学认识论。


第9题: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答案:
解析: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渡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如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美洲农产品传播到世界,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也因此促进了人口的增长。非洲人口的剧增(特别在西非),原因之一是美洲农作物的引进。
由于美洲及新航路的发现,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币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人类对世界海洋和陆地了解的加深和扩大,是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在历史上称为“价格革命”。总之,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各种后果,集中到一点,便是资本势力的增长,一个新兴的拥有资本的阶级,即资产阶级首先从西方登上历史舞台。西欧几个国家的银行家、商人和工场主的地位骎侵日上,他们注定要通过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建立自已的政治经济的统治,由此加速西方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并且影响整个世界。

第10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和探究完《新航路开辟》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写出来自己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分别是:《哥伦布为欧洲发现了“无主地”》《麦哲伦与地圆学说》《中国四大发明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让欧洲崛起》,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正确说法有()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