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题目

关于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
  • B、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劳动争议的协调活动
  • C、企业应当充分行使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自觉承担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
  • D、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团体劳动争议,国家应采取行政命令、仲裁或司法强制手段强行消除分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


答案:
解析:
(1)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领导、指挥、命令和服从的隶属性关系,但在劳动法律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企业应充分行使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包括:申诉的权利、委托代理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提供证据的权利、辩论的权利、申请调解或拒绝调解的权利、胜诉者要求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等;自觉承担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
(2)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劳动争议的协调活动。
1)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两大对等权利主体的自主行为,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团体劳动争议,国家不能采取行政命令、仲裁或司法强制等手段强行消除分歧,只能通过双方协商、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或协调的形式,使争议双方在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求大同存小异,从而完成集体合同的协商和签订,达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自主协商解决,企业应通过协商力求达到意见的统一。
2)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是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在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能协调解决时,按照三方原则,组织有关各方,通过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对集体合同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进行协调和斡旋,使争议双方尽快达成共识,恢复集体协商,进而签订集体合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在此种处理方式中,企业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协调处理申请,并积极配合,如实提供必要的经营资料和相关证据,配合协调处理机构的必要调查,不采取过激行为,不得解除与职工代表的劳动关系,同时自觉履行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制作的《协调处理协议书》。

第2题:

简述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的区别。


答案:
解析:
第一,当事人不同。集体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劳动者一方是10人以上基于共同理由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团体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劳动者一方是工会组织或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另一方是用人单位或其组织(雇主组织)。
第二,内容不同。集体劳动争议中的各个当事人应当具有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共同理由,即基于同样的事实和共同的要求,但是只限于争议申诉的特定部分劳动者各自的具体利益;团体劳动争议则是以全体劳动者的整体利益为争议标的。
第三,处理程序不同。
1)集体劳动争议因有共同理由,为简化争议处理程序,法律规定提请集体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应推举代表参加争议处理活动,其实质仍为个人劳动争议;
2)集体劳动争议推举的代表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行为只代表提起申诉的劳动者的意愿和利益,对未提起申诉的劳动者不具有法律意义;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集体劳动争议作出仲裁裁决后,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对提出起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
4)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发生法律效力,如其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5)团体劳动争议中的工会的法定代表人是工会主席或职工代表中的首席代表;
6)在争议处理程序中,其行为涉及工会(或职工代表)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的意愿和利益,仲裁、协调或诉讼结果对全体劳动者具有法律意义。

第3题: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集体劳动争议是指有共同理由,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人以上的劳动争议。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根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
团体劳动争议是指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和履行集体合同所发生的争议。与一般的劳动争议相比,其特点包括:
(1)争议主体的团体性
团体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是企业,但另一方则是劳动者团体,而不是劳动者个人。
(2)争议内容的特定性
团体劳动争议的内容涉及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等事项,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而其他劳动争议只涉及劳动者个人。这一特点使团体劳动争议与集体劳动争议区别开来:集体劳动争议是争议一方的劳动者人数在3人以上且具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因有共同理由,为简化争议处理程序,法律规定集体劳动争议劳动者应推举代表参加争议处理活动,其实质仍为个人劳动争议。
(3)影响的广泛性
团体劳动争议主体的团体性及内容的特定性,决定了团体劳动争议影响的广泛性。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极易导致矛盾的激化,发生罢工、游行、请愿或其他的激化矛盾的行为。

第4题:

下列关于劳动争议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集体争议就是团体劳动争议
B.团体争议的主体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工会
C.团体争议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
D.团体争议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罢工、游行等激化矛盾的行为
E.团体争议在申请和协调处理期间,企业不得解除职工的劳动关系

答案:B,C,D,E
解析:
集体争议是指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团体争议是指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第5题:

下述有关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正确的是()。

A.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
B.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争议的协调活动
C.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
D.准确掌握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的管辖范围和协调处理程序
E.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自主协商解决,企业应通过协商力求达到意见的统一

答案:A,B,C,D,E
解析:
1.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选项A正确) 劳动关系当事人虽然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领导、指挥、命令和服从的隶属关系,但在劳动法律关系上是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企业应充分行使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包括申诉的权利、委托代理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提供证据的权利、辩论的权利、申请调解或拒绝调解的权利、胜诉者要求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等,自觉承担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
2.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争议的协调活动(选项B正确)
(1)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两大对等权利主体的自主行为,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团体劳动争议,国家不能采取行政命令、仲裁或司法强制等手段强行消除分歧,只能通过双方协商、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或协调的形式,使争议双方在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求大同存小异,从而完成集体合同的协商和签订,达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稳定的目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自主协商解决,企业应通过协商力求达到意见的统一。(选项E正确)
(2)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选项C正确)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是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在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能协调解决时,按照三方原则,组织有关各方,通过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对集体合同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进行协调和斡旋,使争议双方尽快达成共识,恢复集体协商,进而签订集体合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在此种处理方式中,企业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协调处理申请,并积极配合,如实提供必要的经营资料、相关证据,配合协调处理机构的必要调查,不采取过激行为,不得解除职工代表的劳动关系,同时自觉履行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制作的《协调处理协议书》。
(3)准确掌握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的管辖范围和协调处理程序。(选项D正确)

第6题:

简述团体劳动争议或重大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对策。


答案:
解析:
(1)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劳动关系当事人虽然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领导、指挥、命令和服从的隶属关系,但在劳动法律关系上是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企业应充分行使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包括申诉的权利、委托代理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提供证据的权利、辩论的权利、申请调解或拒绝调解的权利、胜诉者要求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等,自觉承担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 (2)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争议的协调活动。
1)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两大对等权利主体的自主行为,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团体劳动争议,国家不能采取行政命令、仲裁或司法强制等手段强行消除分歧,只能通过双方协商、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或协调的形式,使争议双方在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求大同存小异,从而完成集体合同的协商和签订,达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稳定的目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自主协商解决,企业应通过协商力求达到意见的统一。
2)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是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在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能协调解决时,按照三方原则,组织有关各方,通过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对集体合同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进行协调和斡旋,使争议双方尽快达成共识,恢复集体协商,进而签订集体合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在此种处理方式中,企业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协调处理申请,并积极配合,如实提供必要的经营资料、相关证据,配合协调处理机构的必要调查,不采取过激行为,不得解除职工代表的劳动关系,同时自觉履行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制作的《协调处理协议书》。
(3)准确掌握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的管辖范围和协调处理程序。

第7题:

下述有关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正确的是()。

A.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
B.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争议的协调活动
C.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
D.完成集体合同的协商和签订,达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稳定的目的
E.对集体合同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进行协调和斡旋,使争议双方尽快达成共识

答案:A,B,C
解析:

第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体劳动争议就是团体劳动争议

B.团体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工会

C.团体劳动争议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

D.团体劳动争议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罢工、游行等激化矛盾的行为

E.团体劳动争议在申请和协调处理期间,企业不得解除职工的劳动关系


正确答案:BCDE
集体劳动争议是指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3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团体劳动争议是指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第9题:

按照( )划分。可以把劳动争议划分为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和团体争议。

A.劳动争议的主体
B.劳动争议的性质
C.劳动争议的客体
D.劳动争议的标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劳动争议的分类。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可将劳动争议分为个体争议、集体争议和团体争议。

第10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体劳动争议就是团体劳动争议
B.团体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劳动者团体
C.团体劳动争议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
D.团体劳动争议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罢工、游行等激化矛盾的行为
E.团体劳动争议在申请和协调处理期间,企业不得解除职工的劳动关系

答案:B,C,D,E
解析:
集体劳动争议是指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团体劳动争议是指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