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学生估计平行四边形面积后,要求学生估计长方形和不规则图形面

题目

在训练学生估计平行四边形面积后,要求学生估计长方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对长方形面积的估计成绩显著提高,而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则没有提高。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

  • A、关系转化说
  • B、学习定势说
  • C、共同要素说
  • D、形式训练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后再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对学习长方形的影响是:(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正确答案:A

第2题:

小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目标从内容的特征角度可以描述为()。

A、能描述出实物或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B、使学生获得有关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觉映象

C、使学生能建立有关长度、面积或体积等的基本概念

D、能够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有较正确的估计

E、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辨别有各种特征的图形


参考答案:BCDE

第3题:

依上述资料该地区对参加高考的学生中买了假冒2B铅笔的学生比例作出点估计和以95%(t=1.96)的可靠程度作区间估计的结果是( )。

A.点估计为4%

B.点估计为6%

C.区间估计为0.86%至7.1%之间

D.区间估计为最多不会超过30%


正确答案:AC

第4题:

某地高校教育经费(x)与高校学生人数(y)连续6年的统计资料如下:



要求:(1)建立回归直线方程,估计教育经费为500万元时的在校学生数;
(2)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答案:
解析:
先列出计算表:



(1)设方程为y=a+bx,则



直线回归方程为y=-17.92+0.096x
当x=500时,y=30.08
即教育经费为500万元时,在校生数大约为30.08万人。
(2)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下表:




即估计标准误差为0.4414。

第5题:

在一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中,主试首先让被试估计127个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以了解被试判断面积的一般能力。然后,让每个被试估计90个从10CM2到100CM2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接着,把被试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被试判断13个类似于前面训练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面积;要求第二组被试判断27个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圆形的面积。
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炼只是提高了被试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成绩,他们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开面积的判断成绩却没有提高。
依据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材料,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


A.形式训陈练

B.两种学习任务有相同要素

C.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D.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答案:B
解析:

第6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 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问题: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正确答案: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第7题: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断训练,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的成绩提高。而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的判断的成绩没有提高。可用于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学习定势说

答案:B
解析:
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题干所述即体现了共同要素说。

第8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销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第9题: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长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先跟学生讲这节课要教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将若干正方形分给学生,让学生拼出长方形,并要求学生可以参考课本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请学生起来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求的原因。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小结,板书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

A.教师将若干正方形分给学生,让学生拼出长方形,这利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B.教师让学生自己拼出长方形,可以参考课本公式并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这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C.“请学生起来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求的原因”运用了谈话法
D.“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运用了读书指导法

答案:A,B,C,D
解析:

第10题:

训练学生估计不同大小长方形的面积,一段时间以后,测试结果发现学生估计长方形面积的能力提高,而估计圆形面积的能力却没有提升,这项实验支持(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换说

答案:B
解析:
由于反对形式训练说对学习迁移的解释,许多心理学家纷纷度向形式训练说提出挑战,其中,桑代克的影响最大。1903年,美国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训练大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估计,然后对他们进行两种测验。结果表明,被试对矩形面积的判断成绩提高了,但对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判断成绩并没有提高。据此,他认为,学习中训练某一官能未必能使它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他认为两种学习之间只具有相同因素时,才会发生迁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