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规定死刑犯人在执行前,京师和地方的覆奏制度有()。

题目

唐律规定死刑犯人在执行前,京师和地方的覆奏制度有()。

  • A、一覆奏
  • B、二覆奏
  • C、三覆奏
  • D、四覆奏
  • E、五覆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 )。

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

C.被告所属国法律

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


正确答案:A
解析:《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在当时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比较妥善地解决了因大量外国侨民前来所引起的各种法律纠纷问题。

第2题:

为表现王朝的“宽仁”,唐代还规定在死刑执行前三天起,一天向皇帝报告一次,三次之后才能执行,这就是()制度。

A、三司奏议

B、九卿会审

C、三复奏

D、热审


参考答案:C

第3题:

反对利用死刑犯器官的理由有:

A、死刑犯处于非常弱势地位难以做到有效的知情同意

B、利用死刑犯器官医生必须在行刑前做一些处理,结果成了行刑人员助手

C、利用死刑犯器官结果导致变相的器官买卖

D、利用死刑犯器官导致执法和医务人员腐化


标准答案:ABCD

第4题:

(2009年真题)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  )。
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
C.被告所属国法律
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


答案:A
解析:
解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一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朝按照其所属的本国法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照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可见,选A项。

第5题:

古代法律中的“三复奏”是指( )的制度。

A.古代立法程序

B.皇帝处理政务

C.死刑复奏

D.地方向中央汇报告工作


正确答案:C
解析:隋、唐、宋时期均实行死刑复奏制度,即指死刑已定判的案件,行刑前必须奏请皇帝再次核准。

第6题:

下列关于唐宋时期的法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唐律规定了保辜制度,用以判明在一定期限内伤人者的刑事责任

B.唐朝已有了刑讯与仇嫌回避原则,《唐六典》第一次规定了法官回避原则

C.唐代大理寺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对刑部移送的死刑和疑难案件有复审权,宋代一直延续与继承了该制度

D.唐律规定了折杖法,即把笞杖刑折为臀杖,徒刑折为脊杖,杖后即释放等


正确答案:AB
  【考点】唐宋法制的综合知识
  【解析】C项,宋太祖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另立审刑院,使“狱讼之事,随(审刑院)官吏决劾”。从而使大理寺降为审刑机关,地方上报案件必先送审刑院备案,后移送大理寺、刑部复审,再经审刑院详议,交由皇帝裁决。神宗变法后,审刑院被裁撤,大理寺原有只能才恢复。故C项说法不准确。D项,宋太祖颁布折杖法。非唐律中规定的。AB两项是正确的。

第7题:

简述汉代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的职能和构成。


参考答案:按照防区划分,整个汉朝的常备军可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大部分。西汉京师兵由前述所置中央军事机构及长官辖领,主要由光禄勋所率郎官、卫尉所率南军和中尉(执金舍)所领的北军所组成。汉朝的地方军包括郡国兵和边兵,统称为“材官骑士”或“车骑材官”。郡国兵驻于各郡县,在郡尉(都尉)、县尉统领下,平时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边兵即驻守边疆之兵。由各边郡郡守统领,下置都尉、侯官、隧长等职。

第8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______。

A. 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明清时期是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

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唐高宗永徽年问,某地有婢女不堪主人欺凌,将主人毒杀。后该婢女被官府缉捕归案,判处斩刑。根据唐律关于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该案应复奏的次数是( )

A.无需复奏
B.一复奏
C.三复奏
D.五复奏

答案:B
解析:
在唐朝的司法制度中,“凡决死刑,虽令则杀,乃三复奏”。即死刑的执行必须经过三复奏程序,死囚执行前一日复奏两次,执行当日仍可复奏一次,提请皇帝审慎考虑是否立即执行。贞观初年,唐太宗以“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为由,曾一度将京城死刑改为五复奏,即决前一天两复奏,决日三复奏。但各州死刑案件仍行三复奏。如果“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至于犯有恶逆以上罪以及部曲、奴婢犯杀主人罪者,则一复奏后,就可执行死刑:本题选B选项:

第10题:

清代密奏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密奏制度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凡重大之事,均上密奏请示,秉承皇帝旨意去办理,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务中枢的职权,加强了皇权。密奏制度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密奏直达皇帝,周转环节减少,能得到迅速处理,不少事当即便可决定,当即就下令实施办理,效率很高。密奏制度使地方大员彼此监视,各存戒心,不敢擅权行事,肆意妄为,有利于控制官员,整肃吏治。密奏制度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书工作经验,对今天的秘书工作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