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

题目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

  • A、铸刑书
  • B、邓析的“竹刑”
  • C、铸刑鼎
  • D、《法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即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书”。

第2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

A.邓析制竹刑 B.子产铸刑鼎

C.李悝制法经 D.晋国铸刑鼎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铸刑书

B.竹刑

C.法经

D.秦律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古代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商鞅完成的。战国时期,随着封建法律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法制建设经验的进一步积累,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法的公平性,而要求把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行性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来。因此,商鞅“改法为律”。“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兵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法律观念上的一大进步。本题中,铸刑书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立法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该活动发生于商鞅“改法为律”之前,因此A不能选。竹刑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邓析私刻的法律规范,该活动也发生于商鞅“改法为律”之前,因此B不能选。《法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虽制定于战国时期,但是《法经》的出台早于商鞅“改法为律”活动,因此C也不能选。商鞅变法,颁布《泰律》,该法律正式以律命名,为我国以律命名法典的开端,该法典并为秦朝沿用,从此,我国历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律命名,直到清末。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第4题:

“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的活动,其发生于()

A、秦国

B、楚国

C、晋国

D、郑国


参考答案:D

第5题:

春秋时,郑国的( )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A.邓析

B.子产

C.赵鞅

D.范宣子


正确答案:B
解析:《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选项A不正确,《左传》定公九年 (公元前503年)记载: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原为郑国大夫邓析所私自编撰,并无法律效力,后经国家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选项C不正确,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即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选项D不正确,晋国的赵鞅和荀寅铸在鼎上的法典即为范宣子所作的刑书。

第6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A.铸刑书

B.邓析的“竹刑”

C.铸刑鼎

D.《法经》{来源:考{试大}


 A.铸刑书

第7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是()

A.郑国

B.楚国

C.晋国

D.齐国


参考答案:A

第8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

A.铸刑书

B.邓析的“竹刑”

C.铸刑鼎

D.《法经》


正确答案:A
【考点】我国公布成文法的历史
    【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晋国赵鞅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所以本题选A项。

第9题: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的是魏国李悝。()


参考答案:错误

第10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是以下哪一项活动( )

A.邓析铸“竹刑”
B.晋国铸刑鼎
C.成文法之争
D.郑国铸刑鼎

答案:D
解析:
针对上古时期刑不预设、临事议制的法律传统,春秋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明确主张法布于众、民征于书,要求打破世袭贵族对于法律的垄断,将成文法公布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崩溃,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