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题目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 A、陈某到周某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了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周某迫于无奈付给陈某3000元
  • B、周某到陈某的餐馆吃饭,偷偷准备了一只苍蝇,然后以砸烂桌椅为威胁,索要精神赔偿3000元。陈某迫于无奈付给周某
  • C、刘某捡到吴某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吴某打电话,索要3000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还手机及身份证,吴某迫于无奈付给3000元
  • D、蒋某之妻与冯某通奸,蒋某获知后十分生气,将冯某暴打一顿,冯某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的欠条。事后,蒋某持冯某的欠条向其索要2万元,并称冯某不从,就向法院起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 12 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

B.敲诈勒索罪都不是当场取财,而是事后取财

C.敲诈勒索罪的行为可能包含暴力性的胁迫

D.敲诈勒索罪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ABD
《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274条修改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据此,多次敲诈勒索的,即使达不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也可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可能事后取财,也可能当场取财。答案为ABD。

第2题: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王某向张某索取管理费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构成敲诈勒索罪

B.构成强迫交易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受贿罪


正确答案:A
【考点】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
【解析】王某强行要求司机去他父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高价修车,遭到拒绝后,即以收取“折旧费”的名义,强行征收张某5000元,其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第4题:

张某向闫某要钱还赌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A、敲诈勒索罪

B、挪用资金罪

C、诈骗罪

D、内幕交易罪


参考答案:A

第5题:

试述以索贿方式构成的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后者是一般主体。
(2)客观方面不同。前者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他人有求于己时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或者以不给财物就不给其办事为要挟,迫使他人交付财物。后者在客观上则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且以实施暴力伤害,揭发隐私,毁坏财产等手段威胁,要挟他人,迫使他人支付财物。
(3)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主要是侵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同时也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后者侵犯的则是他人的财产权利。


第6题: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下列犯罪中,不需要数额较大就可以构成犯罪的是()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敲诈勒索罪


参考答案:A

第8题:

行为人虽然施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不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

A.诬告陷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敲诈勒索罪

D.破坏交通设备罪


正确答案:BC
A是行为犯,D是危险犯,B、C是结果犯。

第9题:

简述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敲诈勒索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犯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又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利。
(2)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对其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10题:

吴某冒充某知名媒体记者,以曝光W公司的违法行为相要挟,获得了W公司巨额现金。吴某的行为构成()。

A.敲诈勒索罪
B.诈骗罪
C.招摇撞骗罪
D.侵占罪

答案:A
解析: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吴某冒充记者以曝光W公司的违法行为相要挟,非法占有了该公司巨额现金,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敲诈勒索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故本题选择A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