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5岁,糖尿病,因术后切口感染和高热大量应用抗生素治

题目

患者,男性,45岁,糖尿病,因术后切口感染和高热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一日,护士发现患者口腔存在真菌感染,为其进行口腔护理时可选用的漱口液为()。

  • A、0.02%呋喃西林溶液
  • B、1%~4%碳酸氢钠溶液
  • C、生理盐水
  • D、朵贝尔液
  • E、0.1%醋酸溶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70岁。肠梗阻术后因全身情况差,留置深静脉管道给予肠外营养,腹腔引流管因引流物逐渐减少已于术后第5天拔除,伤口愈合情况尚可,术后第8日出现高热,次日血压下降,脉率慢,观察患者神志清楚,皮肤干燥潮红,手足温暖,此时应首先考虑

A、深静脉置管感染

B、腹腔感染

C、肠瘘

D、出血

E、切口感染


参考答案:A

第2题: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指征不包括()。

A.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

B.操作时间长的手术

C.患者年龄超过60岁

D.肠道手术

E.严重糖尿病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


正确答案:C

第3题:

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

A避免切开引流

B.弥补手术操作的不足

C.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D.主要是控制混合感染

E.避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的发生


答案:D

第4题:

患者,男性,70岁。肠梗阻术后因全身情况差,留置深静脉管道给予肠外营养,腹腔引流管因引流物逐渐减少已于术后第5天拔除,伤口愈合情况尚可,术后第8日出现高热,次日血压下降,脉率慢,观察患者神志清楚,皮肤干燥潮红,手足温暖,此时应首先考虑

A.深静脉置管感染
B.腹腔感染
C.肠瘘
D.出血
E.切口感染

答案:A
解析:
出血及肠瘘均多发生在术后7天以内,故可排除;由于引流物逐渐减少,且已超过发生肠瘘的时间,所以可排除B;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可以排除E;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可推知为休克早期,而长期深静脉置管处的感染多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出现皮肤潮红,手足温暖,故选A。【该题针对“专业知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概述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5题:

患者男,60岁。肠梗阻术后第7天。小便时,自觉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检查切口中段有肠管和大网膜脱出,切口处有大量的淡红色液体流出。根据患者情况,处理宜采取

A.立即输液,应用抗生素

B.卧床,应用宽胶布将裂开的伤口拉拢

C.切口消毒后,还纳肠管和大网膜,无菌敷料覆盖,腹带加压包扎

D.立即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伤口,送手术室

E.立即在床旁局麻下缝合伤口


正确答案:D

第6题:

男性患者,54岁。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6小时突然高热39℃,最可能的诊断为

A.切口感染

B.手术后出血

C.肺不张

D.尿路感染

E.吻合口瘘


正确答案:C
术中呼吸肌的损伤,呼吸道的刺激,气管分叉及肺部受到一定手术创伤,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胸胃的扩张,切口疼痛等因素使术后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较多。

第7题:

皮肤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哪项是错误的( )

A.感染可发生在术后全过程,但在后期较突出

B.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易患真菌感染

C.消化道出血多出现在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大量激素“冲击”后

D.用大量抗排斥药物后可出现精神症状

E.患者术后易患脑血管疾病


正确答案:E

第8题:

男性,60岁。肠梗阻术后第7天。小便时,自觉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检查切口中段有肠管和大网膜脱出,切口处有大量的淡红色液体流出。根据患者情况,处理宜采取

A、立即输液,应用抗生素

B、卧床,应用宽胶布将裂开的伤口拉拢

C、切口、肠管和大网膜消毒后还纳,无菌敷料覆盖,腹带加压包扎

D、立即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伤口,送手术室

E、立即在床旁局麻下缝合伤口


参考答案:D

第9题:

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

A. 避免切开引流
B. 、弥补手术操作的不足
C.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D. 、主要是控制混合感染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男性患者,54岁。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6小时突然高热39℃,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切口感染
  • B、手术后出血
  • C、肺不张
  • D、尿路感染
  • E、吻合口瘘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