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2岁。主诉:左下后牙牙龈疼痛、肿胀3天。现病史:患者自3天前出现左下后牙牙龈肿痛,吸吮时出血。不敢咀嚼。检查:患者36牙体完整,颊侧牙龈近龈缘处肿胀,扪诊可有波动感,叩痛,松动明显,探有牙周袋深约7mm,但全身症状不明显。扪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X线片示36牙槽嵴垂直型吸收,约占牙根1/2。(病例题)

题目

患者,男,42岁。主诉:左下后牙牙龈疼痛、肿胀3天。现病史:患者自3天前出现左下后牙牙龈肿痛,吸吮时出血。不敢咀嚼。检查:患者36牙体完整,颊侧牙龈近龈缘处肿胀,扪诊可有波动感,叩痛,松动明显,探有牙周袋深约7mm,但全身症状不明显。扪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X线片示36牙槽嵴垂直型吸收,约占牙根1/2。(病例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60岁。
病例摘要
(1)主诉:右下后牙咀嚼无力1月余。
(2)现病史:患者约1个月前出现右下后牙咀嚼无力症状。无自发痛及冷热刺激痛。患牙有肿痛史。
(3)检查:44远中颈部探及穿髓孔,探(-),叩(±),冷诊无反应,无松动。X线牙片示根尖周椭圆形约0.3mm×0.2mm低密度阴影,边界清楚。 牙龈黏膜未见异常。36面窝沟龋,达牙釉质层。探(-)。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1)诊断:44慢性根尖周肉芽肿。36浅龋。
诊断依据:①44咀嚼无力症状,无自发痛及冷热刺激痛,患牙有肿痛史;②44探及穿髓孔,探(-),叩(±),冷诊无反应,无松动;③44X线牙片示根尖周低密度阴影,边界清楚;④36面窝沟龋,达牙釉质层。探(-)。
(2)鉴别诊断
1)根尖周囊肿:X线牙片示根尖周规则的低密度阴影周围有清楚的阻射白线。可见清亮的囊液及镜下胆固醇结晶。可有乒乓球触压感,可有邻牙移位。
2)慢性根尖周脓肿:可有瘘管,根管内可有脓性渗出,X线牙片示根尖周低密度影像,边界模糊不清。
(3)治疗设计:44根管治疗及充填。必要时充填后冠修复。36备洞后直接永久充填。

第2题:

患者女,42岁。左下牙床肿、牙松动半年。检查:见牙龈肿胀、溢脓,探近中牙周袋深,松动Ⅱ度,叩痛(+),龋深,牙髓无活力,X线片示根端骨吸收区与近中侧牙槽骨吸收相通,远中侧牙槽骨无吸收。该病应诊断为

A: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B:成人牙周炎
C:根分叉区病变
D:牙周脓肿
E:青少年牙周炎

答案:A
解析:
牙龈肿胀,探近中袋深,牙松动,X线片示根端骨吸收区与近中侧牙槽骨吸收相通,远中侧牙槽骨,无吸收,提示牙周炎。龋深,牙髓无活力提示牙髓病变,所以诊断为牙周一牙髓联合病变。

第3题:

女,40岁。近几日左下后牙肿痛。今日全身不适来就诊。检查见:患者面容痛苦,左面颊部肿胀较明显。左下第一前磨牙远中颈部龋深,探及穿髓孔,无探痛,Ⅲ度松动,叩(+++),牙龈红肿较明显,移行沟变平。

牙龈肿胀波动感扪诊

A.双手口外扪诊

B.单指口内扪诊

C.二指口内扪诊

D.二指口外扪诊

E.棉球口内扪诊


正确答案:C
牙龈肿胀波动感扪诊:二指口内扪诊。

第4题:

患者,女,35岁。主诉:左下后牙自发性阵发性疼痛5天。现病史:患者5天前自觉左下后牙自发性阵发性疼痛,遇冷热刺激疼痛加重,并放射到同侧头面部,昨天夜间疼痛剧烈,不能睡眠。检查:36远中邻面深龋近髓。龋洞内大量软化牙本质,探痛明显,未探及露髓孔,冷热诊疼痛剧烈,且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较长时间。叩诊无异常。患牙无明显松动。牙龈正常无肿胀充血。(病例题)


正确答案:1.诊断(2分)
36急性牙髓炎。
2.诊断依据(2分)
(1)病史患牙有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夜间加剧、温度刺激加重疼痛等急性牙髓炎典型症状。
(2)检查患牙有明显的牙体损害。叩诊阴性,X线片示根尖周无异常。
3.鉴别诊断(2分)
(1)三叉神经痛患者没有疼痛发作的"扳机点",三叉神经痛一般不在夜间发作,冷、热温度刺激也不引发疼痛。
(2)龈乳头炎检查见牙龈正常,无肿胀充血,可排除龈乳头炎。
(3)深龋患牙有自发性剧烈疼痛,且温度引起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这些症状与深龋不符。
(4)急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炎患牙不会出现牙髓对温度极其敏感、夜间痛显著等症状,且患牙叩诊无异常。
4.治疗计划(4分)
(1)应急治疗首先开髓引流,缓解患牙急性症状。
(2)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常规牙髓摘除,视根管情况行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最后行永久修复。

第5题:

患者,男性,27岁。
病例摘要
(1)主诉:左下颌肿物发现1天而就诊。
(2)现病史:1天前左下后牙疼痛,X线片发现左下后牙区有一囊肿。
(3)检查:残留牙根,颊侧稍隆起,表面黏膜稍红,有轻压痛,舌侧无隆起。叩(±),松(-)。全口牙石Ⅰ度~Ⅱ度,全口牙龈红肿,龈沟内探诊出血,未探及牙周袋,曲面断层示:根尖下方可见2.0cm×1.8cm低密度影像,界清,有骨白线。其余牙齿牙槽骨未见吸收。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1)诊断
1)主诉诊断:左下6根尖囊肿
诊断依据:有患病牙及X线表现。
2)其他诊断:牙龈炎。
(2)治疗
1)主诉疾病治疗:应采用外科手术摘除。
2)其他疾病治疗:龈上洁治术,局部冲洗用药,注意口腔卫生。

第6题:

患者,男,28岁,右下后牙牙龈反复肿胀、牙齿松动2年,每次发作口服牙周康,症状好转。检查牙体完整,牙銀肿胀,近中可探及7mm深的牙周袋,松动Ⅱ度,可探及龈下牙石。X线检查示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2。在下列诊断中最可能的是

A.慢性根尖周炎
B.急性牙周脓肿
C.慢性牙周脓肿
D.牙龈脓肿
E.牙髓炎

答案:C
解析:

第7题:

患者,男,22岁,因刷牙出血,牙齿松动半年就诊。无全身疾病。牙周龈上、龈下洁治后,临床检查见左下颌第一磨牙颊侧中央仍有7mm深牙周袋,探诊出血。


C.探诊和X线片

D.扪诊

E.视诊


答案:C
解析:

第8题:

患者,男性,74岁。
病例摘要
(1)主诉:上后牙缺失3年余,要求修复。
(2)现病史:3年前发现上后牙齿松动不能咬硬物,后逐渐脱落,现咀嚼困难要求修复。
(3)既往史:既往体健。
(4)检查:缺失,缺牙区牙槽嵴无异常,双侧上颌结节颊侧黄豆粒大小尖锐性骨尖, 触痛。残根,叩诊(++),松动度Ⅲ度,X线示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3处。左下侧切牙Ⅲ度松动。余留牙牙石(+++),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周袋2~4mm,牙龈红肿,触之易出血,口腔卫生条件较差。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1)诊断
1)主诉诊断:牙列缺损。
诊断依据:缺失。
2)非主诉诊断及依据:①左下457残根,诊断依据:左下457残根,叩诊(++),松动度Ⅲ度,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3处;②双侧上颌结节骨突,诊断依据:双侧上颌结节颊侧黄豆粒大小锐性骨尖,触痛;③牙周炎,诊断依据:全口余留牙牙石(+++),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周袋2~4mm,牙龈红肿,触之易出血。
(2)治疗
1)全口余留牙洁治,口腔卫生宣教。
2)松动牙及残根拔除术。
3)双侧上颌结节颊侧骨尖修整术。
4)上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第9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35岁。近5天来右下后牙肿痛,今日全身不适来就诊。查:患者痛苦面容,右面颊部肿胀较明显。右下第一前磨牙远中颈部龋深穿髓,无探痛,Ⅲ度松动,叩痛(+++),龈红肿明显,移行沟变平。

扪诊牙龈肿胀有波动感的方法是
A:棉球口内扪诊
B:单指口内扪诊
C:双指双合诊
D:二指口外扪诊
E:双手口外扪诊

答案:B
解析:
针对该患者的检查应该包括:①牙髓温度测验:主要是判断牙髓的情况,是否尚存活力及活力判断;②根据患者表现可怀疑是急性根尖周炎,故应检查患者白细胞和颌下淋巴结,判断患者全身感染情况和感染局部扩散情况;③X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X线检查可以帮助检查根尖周病变范围。此患者测量体温是没有必要的,选A。

急性根尖脓肿患牙出现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伸长感加重,定位准确,以至咬合时首先接触患牙并引起剧痛,患者因而不敢对。发展到牙槽脓肿时患牙叩痛中度到重度,松动Ⅱ~Ⅲ度。根尖部牙龈潮红,但尚无明显肿胀,扪诊感轻微疼痛。相应的颌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发展到黏膜下脓肿时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相应根尖部的牙龈肿胀局限,呈半球形隆起,扪诊波动感明显,全身症状缓解。故选B。

扪诊牙龈肿胀有波动感的方法是单指口内扪诊,选B。双指双合诊适用于舌的检查。双手双合诊适用于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的检查。

第10题:

患者,男,32岁。主诉:左下后牙咬合痛3天。现病史:患者自半年前即发现左下后牙龋坏,开始有遇冷热疼痛,但一直未予治疗。2天前出现自发性持续性跳痛,患牙浮起感明显,不敢咬合,无明显冷热刺激痛。伴发热、全身乏力等不适,口服"甲硝唑"1天,症状无明显缓解。检查:左下6深龋及髓,无探痛,松动Ⅲ度,叩痛(+++),患牙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龈颊沟变浅,深部有波动感;体温38℃,温度测试无反应。(病例题)


正确答案: 1.诊断(2分)
36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骨膜下脓肿)。
2.诊断依据(2分)
(1)病史可定位的自发持续痛,咬合痛,浮出感,发热,全身乏力。
(2)检查深龋洞,露髓,冷热测均无反应,叩(+++),松动Ⅲ度,龈颊沟变平,压痛明显,深部波动感等牙槽脓肿的典型症状。还伴有体温38℃,乏力等全身症状。
3.鉴别诊断(2分)
(1)急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患牙为阵发性痛而不是持续性痛,叩诊可有不适,但不表现剧烈疼痛。冷热测应引发疼痛,而该患牙温度测试无反应。
(2)慢性根尖炎慢性根尖炎患牙叩诊不适,但不会有叩诊剧烈疼痛。也无明显自发痛。
4.治疗(4分)
(1)应急治疗开放髓腔,通畅根管,引流脓液。同时局麻下切开排脓。
(2)髓腔开放1~2天。
(3)患牙急性症状缓解后,再行根管预备、封药及充填。
(4)局部治疗的同时,全身应用抗炎治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