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的育雏方式有哪些?

题目

野鸭的育雏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野鸭的育雏方式主要有地面平养育雏、网上平面育雏和立体网箱育雏三种方式。
(1)地面平养育雏
育雏室地面铺上3~5厘米厚的垫料,垫料常用的有碎稻草、锯末、刨花、稻壳、稻草和麦秸等,但必须是没有发霉的,清洁而干燥,麦秸、稻草需铡成5~10厘米长短。房舍和地面在育雏前均应消毒。地面可用铁丝网隔成约2平方米的围栏,每个围栏可放养45~55只雏鸭,围栏上方挂保温灯。垫料要勤换,保持清洁干燥,1周后随着小雏鸭的长大,应疏散密度,并可逐渐合群饲养。
(2)网上平面育雏
在离地面65~75厘米高处架上塑料网,网眼为l厘米×1厘米。这种方法既节省垫料又不与粪便接触,减少雏鸭感染疾病的机会,存活率高。
(3)立体网箱育雏
网箱尺寸为90厘米×60厘米×30厘米,底网采用孔眼1厘米×l厘米的铁筋网,共分3层。底层箱底距地面30厘米,上下两箱间距10厘米。供暖方式采用电动散热器,自动恒温控制整个育雏室,这种方法可提高房舍的利用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蛋用型雏鸡最好的育雏方式是()。

A、地面育雏

B、网上育雏

C、立体育雏

D、地网混合育雏


本题答案:C

第2题:

提高育雏率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要作好。进雏前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1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其空气对流1天。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2.选择健康雏鸡来养。不论是自己孵化还是购买的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缩良好,不是大肚子鸡;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凡是符合这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其中一条标准不符合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3.确保合适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6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温度是否合适,不能只是用温度计测量,重要的是看雏鸡的活动表现,做到看鸡施温。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则雏鸡活泼自如、饮食正常、精神良好。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过高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湿度为55%-60%。如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病,羽毛发育不良;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雏鸡易患各种疾病。
4.供给充足的饮水。农村传统的养鸡,往往不敢给雏鸡饮水,说是雏鸡饮水容易造成小鸡拉肚子。实际上,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每羽1千单位,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喂。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通常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饲喂雏鸡要做到: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次数一般是前2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故不可过食。过食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所以喂八成饱就可以了。从第3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喂雏鸡,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6.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况是每平方米第一周30只,第二周25只,第三周20只,第四周15只,五、六周时10只左右。
7.做好雏鸡防病驱虫。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菌病,用菌敌(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菌敌2毫升)可预防沙门氏菌病的发生。雏鸡15天龄后易患球虫病,用灭球液(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灭球液5毫升),可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当雏鸡受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盐,连用10天,或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能有效地缓解应激。此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特别是驱除蛔虫,可用驱蛔灵、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

第3题:

雏鸡育雏有哪些基本条件要求?


正确答案:育雏时必须注意以下条件: (1)要有合适的温度:这是育雏成功的关键。初生雏的体温较低,且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因此必须对初生雏实行人工保温。具体育雏温度因家禽种类等因素而异。 (2)提供全价的营养:雏鸡生长迅速,必须保证供给完善的营养,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应特别注意供给。应按品种、品系的要求来配制饲粮。 (3)合适的湿度:在育雏的头10天内,由于育雏温度稍高,垫料又较干燥,雏鸡个体小,室内湿度常偏低,此时要求相对湿度为65%左右。10日龄后,由于雏鸡的排粪量增大,呼出的水气增多,易致垫料潮湿,影响生长发育,也易诱发球虫病,故宜勤换垫料,加强通风,保持相对湿度为60%左右。 (4)良好的通风换气:雏鸡新成代谢旺盛。若育雏室内通风不良,常致空气污浊,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也是降低雏鸡抗病力、诱发或并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通风换气。 (5)适宜的光照:对蛋用型和肉用型雏鸡应有不同的光照原则。对蛋用型雏鸡的光照原则是:每日光照的时间不得延长,光照的强度不得增加。应严格按品种、品系的要求和当地日照时间进行。 (6)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禽的品种禽舍育雏设备室温及通风情况等因素确定。

第4题:

野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野鸭的适应性很强,对地理条件要求比较低。是喜水性禽类,适应的生产环境为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环境安静,沙质土、有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塘或水库,场区周围最好有略做绿化的水岸坡,使野鸭生活在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里,从而更好的发挥其生产潜力。

第5题:

配制野鸭饲料应注意哪些具体事项?


正确答案: (1)注意根据野鸭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和其在野生状态的食性习惯,选择饲料种类进行配制。
(2)雏鸭料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一般不超过5%。
(3)注意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方过渡时应循序渐进,不能突变。
(4)切勿使用发霉变质或有毒饲料。

第6题:

简述育雏供热方式


参考答案:育雏有以下几种供热方式(1)电热保温伞:这是平面育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2)红外线灯供热:利用红外线灯做热源。(3)暖气供热:冬季育雏效果好。(4)火炕、地下火道供热。(5)电热育雏器。(6)热风炉。
(5)电热育雏器:采用电热板或红外线灯自动供热。

第7题:

地面育雏方式是在水泥地面上培育雏鸡,地面上铺设垫料,垫料厚度为20—25厘米的饲养方式。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蛋用型雏鸡的育雏方式有()、()、立体育雏。


本题答案:地面育雏;网上育雏

第9题:

野鸭常见品种类型有哪些?


正确答案: 野鸭是自然界多种野生鸭的总称,世界分布很广,北美最多。我国野鸭资源也很丰富,仅辽宁就有10多个亚种,而且对商品用野鸭越来越注重该品种的生产性能,当前饲养的野鸭品种主要有美国绿头野鸭、德国野鸭、媒鸭等。
(1)绿头野鸭是东北地区常见的野鸭,体形肥大,公鸭体重1.12~1.15千克,母鸭体重1.13~1.16千克,每窝产蛋10枚左右,蛋重48.5~55.9克,椭圆形,长5.5~6.0厘米,宽4.3厘米,孵化期为24~28天。
(2)美国野鸭。外貌特征与绿头鸭相似,以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而著称。性成熟较早,公鸭110~120日龄便出现青头,进入性成熟。母鸭160~170日龄开产,除换羽期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年平均产量为150~180枚,蛋重平均为57.9~58.9克。孵化率为80%~85%,孵化期为27~28天。屠宰率高达87.5%。
(3)德国野鸭。是德国奥斯活特公司驯养成功的世界最优秀鸭品种之一,性情温顺,产蛋最高可达185枚,产蛋周期短,连产性能好,生长发育快。
(4)媒鸭。是我国江苏、浙江等沿江、湖特定地域条件下形成的鸭种,俗称媒鸭。大多数学者认为,媒鸭是野鸭与当地小型蛋鸭自然杂交而成的,因其外形与叫声和野鸭相似,常用来诱捕狩猎外来野鸭,因此而得名。公鸭叫声似“戛”,母鸭叫声似“嘎”。媒鸭易驯养,一般年产蛋量高达200枚左右,媒鸭肉兼有家鸭与野鸭的特点,呈紫色,瘦肉多,肉嫩味淡,腥味较少。

第10题:

育雏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无论家鸡代孵或人工孵化的石鸡雏,还是自野外捉回来的石鸡幼雏,最好采用人工育雏方式,而不用保姆鸡代育,以免传染疾病。另外人工育雏可以促进人鸡亲和,方便驯化。如果雏鸡数量只有十几只到几十只,则可以采用纸箱育雏或火炕育雏。若饲养量大,则应该采用育雏室育雏。
育雏可以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立体笼养等方式,网上平养和立体笼养的底网网眼直径不应该大于1厘米(可以采用0、6厘米×0、6厘米的方网眼或斜方网眼)。石鸡在1周龄内应该在底网上铺垫防滑硬纸片、麻袋片等以便于雏鸡站立、行走及其他活动,防止劈叉或伤脚,但要保持清洁卫生,特别是要防止饲料与粪便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