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微生物接种到一定量的培养基中培养,最后一次性收获菌株或代谢产物

题目

将微生物接种到一定量的培养基中培养,最后一次性收获菌株或代谢产物的培养方式称为()

  • A、分批培养
  • B、连续培养
  • C、集中培养
  • D、连续发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不属于测试培养基性能的质控试验为

A、质控菌株生长试验

B、质控菌株在培养基中能否形成典型菌落

C、质控菌株溶血反应

D、质控菌株能否出现阳性的生化反应

E、质控菌株的保藏


参考答案:E

第2题:

有两株基因型分别是A+B-和A-B+的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混合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性状的菌类。为了证明原养型的出现是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还是转导作用的结果,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两菌株分开放人中间有滤板的U形玻璃管的两端(细菌、游离DNA片段无法通过,噬菌体能通过),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从U形管的两端分别取出细菌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培养。
(2)在两菌株的培养液中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酶,以降解可能存在于胞外的游离DNA分子,再将两菌株混合一段时间后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培养。
结果:在基本培养基中,实验(1)不能生长,实验(2)能生长。
请你据此判断此原养型的出现是转化作用、转导作用还是接合作用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转化作用是由外源性DNA导人宿主细胞,并引起生物类型改变或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的过程。转化过程中不涉及噬菌体的参与,而是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由于游离DNA可被DNA酶分解,因此DNA酶的加入使转化作用不发生。
转导作用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胞中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受体菌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
接合指供体菌和受体菌完整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实现大段的DNA传递的现象。
实验(1)中的装置只有噬菌体能通过,实验结果是细菌不能生长,说明原养型的出现不是噬菌体作用的结果,即不是转导作用。实验(2)中,加入一定量的DNA酶,排除了游离DNA的作用,但实验结果是细菌能生长,说明不是转化作用。综上所述,原养型的出现是接合作用的结果。

第3题:

为了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单个菌落,应将标本接种到

A、液体培养基中

B、半固体培养基中

C、固体培养基中

D、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E、高渗透压培养基中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两种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分别都能够在完全培养基中形成菌落,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形成菌落。将这两种菌株混合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中,形成了少数菌落。原因可能有()。

  • A、基因突变
  • B、不同菌株之间交换了DNA
  • C、相同菌株不同细胞之间交换了DNA
  • D、相互从对方的分泌物中获得所需营养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可采用的调节方法是:()。

  • 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
  •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
  • 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用量
  • 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

正确答案:A

第6题:

对已处理过的出厂自来水,如需经常检验或每天检验一次总大肠菌群的,可直接将5份10ml水样接种到

A、单倍培养基

B、双倍培养基

C、三倍培养基

D、四倍培养基

E、五倍培养基


参考答案:B

第7题:

下列对微生物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及时连续地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产量
  • 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地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 C、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且便于自动控制
  • D、能及时排出部分有害物质

正确答案:A,C,D

第8题:

(10分)

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 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实验步骤:

①配置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 。

②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③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 。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 区。


正确答案:

答案(1)①固体    玉米淀粉

②野生菌株

③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

④浅色范围大

(2)编码   非编码

【解析】⑴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⑵依题意,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Ⅱ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

第9题:

除了保证微生物基本生长需要还可显示某些形态结构或生理代谢特点的培养基为()

  • A、选择培养基
  • B、合成培养基
  • C、鉴别培养基
  • D、基础培养基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培养基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