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并须符合下列要求()。A、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B、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其间距不应大于12m;C、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6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计均应连到环上;D、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题目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并须符合下列要求()。

  • A、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 B、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分布,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 C、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6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计均应连到环上;
  • D、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宜采用下列哪些措施? ()
(A)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
(B)设独立避雷针
(C)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带
(D)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带和避雷针的组合


答案:A,C,D
解析: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第4.4.1条。

第2题:

接闪器应由下列选项中的( )组成。

A、独立避雷针
B、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
C、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
D、金属板

答案:A,B,C
解析:
接闪器选择

第3题:

高层建筑物中常用的防雷接闪器有()。

A、引下线
B、避雷针
C、均压环
D、避雷网
E、接地体

答案:B,C,D
解析:
2018新教材P115 7、防雷及接地工程组成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均压环、避雷线)

第4题:

防御直击雷的方法一般有()。

  • A、装设独立的避雷针
  • B、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
  • C、在建筑物屋面铺设避雷带或避雷网
  • D、将所有设备外壳接地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下列关于避雷针(线)接地线连接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热剂焊(放热焊接);
  • B、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热浸锌制品;
  • C、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当其厚度不小于4mm时,可作避雷针的引下线。筒体底部应至少有2处与接地体对称连接;
  • D、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措施,一般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网.当建筑 物太髙或其他原因难以实施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X5m或4mX6m的避雷网直 接装在建筑物上,尚应符合()。

A.引下线不应少于2 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B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 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
C防直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 不应大于10n;
D.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应采取以下防侧击雷的措施: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 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 与防雷装置连接。

答案:A,B,C,D
解析:

第7题:

建筑物的接闪器可由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 A、独立避雷针
  • B、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
  • C、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 D、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金属杆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建筑物防雷接闪器可由下列( )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A.独立避雷针;
B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
c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D.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金属杆。

答案:A,B,C
解析:

第9题: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由()组成。

  • A、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
  • B、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 C、避雷带、避雷网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在以下()种情况下,不应大于12m。

  • A、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2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 B、现场绕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2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 C、建筑物难于装设独立避雷针(线、网)时,可将针或网或由其混合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其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