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艾青诗歌的散文化的艺术追求。

题目

简述艾青诗歌的散文化的艺术追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鲜明深刻的形象:
①善于选择意象
②创造象征性形象
③用色彩、光谱、线条以至构图来增强形象的感染力。
2、语言形式上的散文美:
①散文式的诗句
②高昂旋律和急骤节奏。

第2题:

简述艾青《北方》诗歌的“绘画美”?


正确答案: 艾青早年在法国留学,受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很大。印象主义绘画讲究画家个人对光、影的感受,将实物的瞬间印象呈现于画布之上;而象征主义诗歌则注重营造充满暗示和象征意义的意象。另外,中国传统的诗画结合理论也给了艾青以启示。所以艾青的诗歌很有画面感。诗人从“感觉”出发,捕捉瞬间的印象,然后渗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北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北方》一诗中,“土地”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象特别突出,它既象征着祖国,也象征着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其他的景物:冻结的村庄、山坡、河岸,在风沙中前行的孤单行人、负重的驴子、惊惶的雁群……可以说是北方“土地”整体意象之下的一个个分意象,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了一幅寒风和风沙肆虐下的北方画卷。

第3题:

简述艾青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艾青1932年在上海,因参加进步文艺活动被捕,在狱中,艾青写下了他的处女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抗日战争时期,艾青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这些诗大致分为两组:
一组以北方生活为主,表现灾难深重的民族命运的作品,称为“北方组诗”,包括《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乞丐》、《旷野》等
一组是以诗人自己的激昂情绪为中心,以太阳和火为主要象征物,表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作品,称为“太阳组诗”,包括《太阳》、《向太阳》、《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等。
就艾青诗歌的思想内容而言,有这样几个方面:
(1)写出了人民的苦难与民族的悲哀
(2)弘扬了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
(3)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
(4)表达了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第4题:

论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及诗史地位。


正确答案: ①抒发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的深沉的爱,表达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追求;
②丰富的想象,新鲜的比喻,浓郁的诗情,光与色的运用,鲜明深刻的意象,“散文化”的诗体实验,极度的形式张力;
③革命现实主义融入了象征主义等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实现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与切换,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现实与时代的关切、投入)与对诗歌艺术的探索,对西方现代主义诗艺的借鉴完美的结合起来;
④从而建构了自己的诗学,将新诗推向新的阶段。
⑤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中国自由体新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第5题:

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

第6题:

中国古代文化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正确答案: 首先,他在主体意识上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思想及其积淀本以十分丰厚的忧患意识,使他始终葆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他在艺术创造上承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深厚的诗骚传统,把诗歌当作抒发内在思想感情,传达人生态度的工具,这就使他的诗必然与“游戏”、“唯美”相去甚远,他的诗几无无病呻吟之作,他直接直面现实人生,承担了时代的各种忧患,表现了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和人道精神。艾青始终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尽管这些传统这些传统因素在与外来影响化合后发生了变异,但我们仍然可看到它在艾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艾青继承了古代优秀的诗歌传统,这使他在学习外国现代诗歌时能遏止非理性、神秘、怪诞以及唯美的倾向,而始终保有中国之风、民族之魂。

第7题:

简述梅尧臣诗歌的风格特色和艺术追求。


正确答案: 1)梅尧臣诗歌创作经历了由前期的清平淡丽到后期追求古朴深远的转变。梅诗之“平淡”实属“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当他面临着社会矛盾和个人身世激变时,其诗的古淡趋向于劲峭苦硬;当他仕宦失意而追求隐逸山林时,则发为冲和恬淡而蕴涵深意。
2)梅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其内核是“深远”,故梅诗“平淡”的特点是: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第8题:

关于艾青诗歌的散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张诗歌创作不讲究节奏和韵律
  • B、主张不拘格套,不追求诗歌的音乐美
  • C、主张诗歌之美在于形式,不讲究意象和语言
  • D、主张用现代的日常语言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追求诗歌的内在节奏

正确答案:D

第9题:

简述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独特的情调以及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建树。


正确答案:思想内容:
①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
②在描写苦难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从中挖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
③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
④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不息的追求。
独特的情调:艾青的诗歌突出的表现着一种独特的情调,这便是浓浓的忧郁情绪。
主要原因有:
①是艾青早年独特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
②是由艾青所秉承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所决定的。
③来自艾青对时代现实生活的忠实与严肃的思索。
④与艾青吸取的西方文化与艺术养分也有关系。艾青的忧郁并不不表示他对生活的绝望,而是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认真、执着和信念。
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建树:
①注重诗歌意象的选取和诗歌形象的塑造。艾青诗歌的中心意向是“土地”和“太阳”。
②注重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
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追求。艾青的诗,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第10题:

怎么理解艾青诗歌创作中对“苦难美”的追求?


正确答案: 苦难,伴随着劳苦大众走过了太多太长的岁月。苦难,是历史的一种深沉。古往今来有成就的诗人们,无不对劳苦大众所经受的苦难给以关注,给以同情。并以他们的诗来展示苦难,为的是让世人清醒,让历史清醒。艾青从他踏上中国诗坛的那天起,就关注着这种苦难,并以自己的赤子之心刻划这种苦难。在他的不少诗中,对于中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经受的苦难,都作了深刻的描绘。《死地》便是其中的出色篇章。苦难本身并不美,因为它是那样残忍,那样冷酷,摧残人性。人类不希望有苦难,可是事实上不仅有苦难,而且接连不断。那么,这就不能不引起人类的思考,引起诗人们的思考。因而,在诗中描绘苦难,是天经地义的事。描绘苦难,正是为了揭示苦难,从而消除苦难。诗之美,也就由此而产生。艾青有着自己精辟的见解:“苦难比幸福更美。”“苦难的美是由于在这阶级的社会里,人类为摆脱苦难而斗争。”“属于这伟大和独特的时代的诗人,必须以最大的宽度献身给时代,领受每个日子的苦难像是那些传教士之领受迫害一样的自然,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这里,艾青清楚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观点,也清楚地阐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这二者又是分不开的。诗中的苦难美,艾青指出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为摆脱苦难而斗争”的革命精神、革命气节,二是诗人要献身时代,与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苦难美不只是在苦难中呻吟,而更重要的是在呻吟中奋起。诗美,不是海市蜃楼,也不只是格律的抑扬顿挫,主要是诗意、诗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