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题目

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杜威赞同“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科目本位”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时候,教师并不能采取“放手”的政策,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1)论教育目的: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扬弃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在顺应的基础上约束天性中的恶) (2)论爱的教育及家庭教育 德智体劳,德为核心,道德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他说“如果不能爱孩子,我不懂得还能谈到有什么规则、方法和技能”但爱的最高表现形式却是“宗教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和最好形式,最能体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途径,其他教育都应向家庭教育学习。 (3)论要素教育理论 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奇教学理论的核心,集中体现了裴斯泰洛奇教育民主化的要求。他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从而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抛、搬、推、拉等基本动作;劳动:关节活动;德育:对母亲的爱,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爱,对社会其他成员的爱;智育:数、形状、词。 

第2题:

杜威主张学前教育教材就是儿童本身的活动。()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论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密封线。


参考答案: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二、进步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述2.关于课程论的探讨3.关于教学方法论4.关于道德教育理论5.教育目的论

第4题:

论述杜威的教学论。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5题: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6题:

论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内在潜力”)。
蒙台梭利认为,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2)儿童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
(3)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因而埋没其某些特殊才能。
(4)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5)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批评传统教育理论把纪律仅仅看作是“维持教育和教学的外部秩序的手段”,从而制定出一整套威胁、监视、惩罚、命令和禁止的方法,以压制儿童天生的“野蛮的顽皮性”。
(6)教师。
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
(7)课程组织结构。
蒙台梭利的课程组织结构是按照领域进行的。为3~6岁儿童设计的蒙台梭利学习环境分为四个基本领域:实际生活领域、感觉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此外,音乐、艺术、运动和戏剧等也包括在蒙台梭利课程中。

第7题:

在学前教育史上,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参考答案:B

第8题:

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杜威赞同“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科目本位”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时候,教师并不能采取“放手”的政策,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第9题:

简要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代表作品为《民主主义与教育》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3.论课程与教学。杜威主张以活动经验、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出发,利用儿童旃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4.提出五步教学法。 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第10题:

论述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教育基本原则。
1.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是:
(1)“教育即成长”。
(2)“教育即生活”。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杜威的教育原则是:
(1)“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因为是儿童,而不是教学大纲决定教育的质和量,所以教学内容、计划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儿童为中心。
(2)“从做中学”。
①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如看、听、做等,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
②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了杜威的整个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方面都是以这一原则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