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是怎样对个人空间圈进行实验研究的?

题目

研究者是怎样对个人空间圈进行实验研究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研究者是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个人空间圈的呢?一般来说,个人空间圈实验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在实验中让被试的个人空间圈被侵犯,另一种则相反,是在实验中让被试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圈。
(1)个人空间圈被侵入的设计,是让被试的个人空间圈被侵犯,然后观察被试的行为,记录被试的反应。
以精神病医生金泽尔的研究为例说明这类设计。金泽尔在一项实验中采用止步距离法对暴力和非暴力囚犯的个人空间圈进行了比较。在这个实验中,自变量之一是被试变量,将囚犯分为暴力型(对他人施加身体伤害)和非暴力型。实验过程中,每一名囚犯站在一个长、宽均为20英尺的空房间中央。然后,实验者从八个不同方向(这是第二个自变量)中的任一方向靠近囚犯,直到囚犯感觉太近喊“停”为止。实验的因变量是当囚犯喊“停”时,实验者与囚犯间的距离。实验的控制变量是房间和实验者,整个实验中实验者都是同一个人。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暴力型囚犯的个人空间圈大于非暴力型囚犯的。亚当斯和祖克曼采用了新的自变量来重复金泽尔的方法。实验中个人空间圈是由置身于强弱照明条件下的28名女大学生来确定的。实验的结果与金泽尔的研究非常相似,弱照明时的结果对应于暴力型囚犯,强照明结果对应于非暴力型囚犯。也就是说,弱照明时个人空间圈较大。
(2)侵入他人个人空间圈的设计,是创造条件让被试侵入他人的个人空间圈,然后观察被试的行为,记录被试的反应。
贝尔富特、胡普尔和麦克莱曾设计了一个让被试入侵实验者的个人空间圈的研究。在这项现场研究中,实验者始终坐在一个饮水处附近假装读书,如果有人要喝水就不得不侵入实验者的个人空间。自变量是实验者和饮水处之间的距离。这个自变量有三种水平:1英尺、5英尺或10英尺。其中10英尺一个控制条件,因为这个距离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验者个人空间的界限。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位主试的助手在隐蔽的位置,记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经过饮水处的人数。因变量是路过的人(也就是被试)中去饮水处饮水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当实验者距饮水处1英尺时,只有10%的人饮水;5英尺时18%的人饮水;而当10英尺远时,有22%的人去饮水。
鲁巴克和斯诺也设计了一项类似的研究。他们选择在一个购物中心进行实验。实验的一个自变量是不同种族的人(白人和黑人)。实验中,白人被试或黑人被试使用饮水处时,分别有一名白人或黑人男子在距他们4英尺(远距离)或2英尺(近距离)处,距离是另一个自变量,也分为两个水平(远距离和近距离)。因变量是被试在饮水处停留的时间。结果出现种族与入侵水平的双向交互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种族的被试被不同种族的人入侵,他们通常会在饮水处呆得更久些,即白人被黑人入侵时会比被同种族的白人入侵时在引水处停留更长的时间。因而,在被不同种族的人入侵时,饮水者(被试)会表现出更大的领属范围。研究者由此推论说,他们的材料显示了人们下意识的种族主义,即他们的较长停留时间表现出了被动的攻击性。
无论是从空间被入侵还是侵入他人空间的角度来设计的研究,都证明了存在着一个环绕着个体的缓冲区——个人空间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三类变量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自变量: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2)因变量(反应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第2题: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研究者研究某一因素对多个因素的影响。( )


答案:错
解析:
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意思是有多个自变量。所以,研究者研究的是多个因素对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影响。

第3题:

()又称自变量,它是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研究者操纵的情境或刺激物。

A、实验处理

B、实验设计

C、实验目标

D、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A

第4题:

研究者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是()

A个案研究

B实验室研究

C横向研究

D纵向研究


D

第5题: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哪些变量?
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
总之,采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情景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6题: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第二,因变量。即反映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第7题:

某研究者计划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影响”,将采用实验前后对照设计进行研究。请陈述实验前后对照设计的定义,并为此研究者设计具体研究方案。


答案:
解析:
(1)实验前后对照设计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分),实验组果用新的干预措施或在常规基础上加新方法(1分),面对照组只采用规方法1分),两组同时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测量某些指标(1分)(2)具体研究方案:研究对象应为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者(1分):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分)。首先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1分),然后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1分),而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社区护理服务(1分),一定时间后再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1分)

第8题:

流行病学实验中采用盲法的目的是

A、为了消除研究者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B、是医学伦理学的需要

C、为了消除实验对象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D、为了提高检验效能

E、为了消除研究者和/或实验对象的恐惧心理


参考答案:AC

第9题: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对 访谈的录音 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提炼出 类别和主题,用文字描述结果,此种研究方法属于()

A质性研究

B量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类实验性研究

E回顾性研究


A

第10题:

简述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
(1)性别因素。男性与女性对个人空间圈的需求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有更小的个人空间圈。任何年龄的女性都倾向于比男性使用更短的互动距离,而男性对过短距离很难忍受。
(2)年龄因素。研究发现,个体对个人空间圈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稳定增长。年龄小的孩子玩耍时,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开始发生变化,类似于成人的空间圈形成于青春期。
(3)情境因素。情境因素的影响表明个人空间圈的大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通常因情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个体对空间大小的需求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的感受。
另外,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间的情感关系也会影响个人空间的大小。
(4)文化差异。人们在空间的使用方式上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个人空间圈的研究也必须在与文化相联系的背景中才能反映出来,脱离文化的个人空间行为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