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小偷先痛打一顿的行为是()。

题目

抓到小偷先痛打一顿的行为是()。

  • A、不合法
  • B、合情合理合法
  • 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D、合法不合法由公安机关说了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治安联防队员甲某在夜间巡逻,抓到可疑人乙某,怀疑其为小偷,即把他叫进室内讯问。乙某否认偷了东西,甲某就把乙某捆起来吊打,强迫其承认。结果造成乙某伤残。甲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拘禁罪

B.刑讯逼供罪

C.故意伤害罪

D.暴力取证罪


正确答案:C
见《刑法》第238条的规定,甲某不是司法工作人员。

第2题:

曹某在1965年将民兵训练时使用剩下的子弹217发私藏家中床下的旧皮箱中。直到2004年3月,小偷甲进入他家偷东西时发现并将子弹偷走。后小偷甲被警察抓到,供出子弹出处,曹某案发。曹某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但是已过追诉时效

C.构成私藏弹药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D.根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1965年的法律并未将私藏弹药规定为犯罪,所以不应该追究曹某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
【考点】追诉时效的起算;继续犯的概念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的犯罪最长经过20年就超过追诉时效,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是,我国刑法第89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果一个犯罪行为没有终了,那么它的追诉时效就始终不能起算。而根据刑法理论,私藏弹药罪是一个典型的继续犯,其犯罪构成是以犯罪行为持续一段时间为要件,如果该私藏的行为始终处于一种继续或者持续的状态,那么这一犯罪行为就始终没有终了或者结束。曹某私藏弹药的行为从1965年就开始,当中没有中断,一直持续了近40年,到案发还没有结束。所以这一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就不能起算,司法机关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非法持有、私藏军用子弹一百发以上的,就构成非法持有、私藏弹药罪。本案中,曹某私藏军用子弹217发,当然构成犯罪。

第3题:

半夜的时候,有个小偷到小明家里偷东西,小明爸爸在和小偷搏斗的时候,把小偷的胳膊打成了骨折。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爸爸打伤了人,是要负责任的。

B.尽管小明爸爸打伤的是小偷,但是还应负责任。

C.小明爸爸是和小偷搏斗时把小偷打伤的,所以不负责任。

D.不管打伤的是谁,打伤了人就是不对,都要负责任。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下列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的是?()

A、小明喊小伟来家里玩,将小伟锁在书房,不让小伟回家

B、六年级学生小明试图离家出走,被父母关在了房间里

C、小明不想上课想出去玩,老师不让他出教室

D、店铺老板抓到了小偷,为了不让小偷逃走,将小偷关起来并拨打了110


答案:A

第5题:

某地近日小偷猖獗,单身汉某甲遂将刚从单位领回的工资600元藏于衣柜的鞋盒中。某甲这一举动()

A.不是行为

B.是合法行为

C.是不合法行为

D.不是法律行为


参考答案:D

第6题:

下列情形中,哪些属于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 )

A.行为人认为自己与现役军人的配偶通奸是犯罪,投案自首

B.在抓到曾经盗窃自己自行车的小偷后,行为人殴打了小偷,并认为是正当防卫

C.行为人将农药误认为是药酒给他人饮用,致使他人中毒死亡

D.行为人把替他人保管的物品据为己有,并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犯罪


正确答案:BC
本题考查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的具体内容。
法律认识错误包括:(1)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是刑法所制止的犯罪行为,而该行为不是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A选项情形属于此种认识错误;(2)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行为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而该行为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D选项即属于此种错误;(3)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在罪名、罪数、量刑等方面有不正确的理解。事实认识错误包括:(1)对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主要是行为人将并非合法的行为视为合法,B选项为此种错误,行为人的行为属防卫不适时;(2)对行为手段认识错误,C选项为此种错误中的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将本来会发生危害结果的手段误认为不会发生危害结果;(3)对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4)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第7题:

法庭上,法官正试图对甲、乙、丙三个嫌疑犯的身份作出判断。他们三个人要么是专说假话的小偷,要么是绝对诚实的君子。法官依次向他们提出问题。他先问甲:“你是什么人?”甲说的是地方方言,法官听不懂,于是法官问乙和丙:“甲回答的是什么?”对此,乙说:“甲说他是君子。”丙则答道:“甲说他是小偷。” 根据以上情况,法官对乙和丙的身份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的判断是:

A.乙是君子,丙是君子。

B.乙是小偷,丙是小偷。

C.乙是君子,丙是小偷。

D.乙是小偷,丙是君子。


正确答案:C
解析:如果甲是小偷,因为他专说假话,所以他要说他是君子,如果甲是君子,因为专说真话,他也会说他是君子。据此,可断定乙的回答是真话,丙的回答是假话。因此,乙是君子,丙是小偷。

第8题:

小偷打开邻居家的保险柜,见柜中空无分文,便把门关好就回家了,小偷的行为是( )

A.盗窃罪预备

B.盗窃罪既遂

C.盗窃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故意犯罪的形态问题。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而小偷已经将保险柜打开,已经开始实行犯罪,故不是盗窃预备。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该小偷尽管已经打开了保险柜,但因为柜中空无分文,并没有偷着,所以是盗窃罪未遂,因此答案为C

第9题:

下列哪一项没有体现刑法的基本原则?()

A、警察对抓到的小偷定罪

B、法官按照具体情节给犯罪嫌疑人量刑

C、甲的行为依据法律应当判处刑罚

D、乙的行为由于社会危害性较轻而刑罚较轻


答案:A

第10题:

一户人家丢失了一只纯种边境牧羊犬,警方怀疑是其四个邻居中的一人所为。在派出所做笔录时,四人的回答如下:

甲:“乙是小偷。”

乙:“丙是小偷。”

丙:“甲或者乙是小偷。”

丁:“乙或者丙是小偷。”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以下不正确的是( )

A、甲不是小偷

B、乙不是小偷

C、丙说的是真话

D、丁说的是假话


正确答案:A
A 解析:若甲的陈述为真,则丙和丁的陈述也为真;若乙的陈述为真,则丁的陈述也为真。由于只有一个人说真话,所以甲乙所说均为假,则乙和丙都不是小偷。由此可以推断丁的陈述为假,丙为真,故甲是小偷,A项说法错误。故选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