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预防液化石油气对人体的危害:

题目

简述如何预防液化石油气对人体的危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常温下为气态,分子量:44,沸点0(℃),熔点0(℃),自燃点426(℃),极易燃,有毒,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侵入途径:呼吸道吸入。
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
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液化石油气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正确答案: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液化石油气具有高度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沸点低易气化,形成冷蒸气雾,蒸气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在低洼处积聚,易形成大面积易燃易爆区域,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未蒸发的低温液体沿地面流淌,遇到点火源可引发池火;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火灾特点是:火焰传播速度较快;质量燃烧速率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具有复燃、复爆性,难于扑灭。 冷爆炸。液化石油气泄漏遇到水时,会激烈地沸腾导致液化石油气蒸气爆炸。 (2)健康危害。 低温冻伤。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温度低,在处理与低温液体或蒸汽相接触或接触过的任何东西时,容易导致冻伤。此外,低温液体黏度较低,它们会更快地渗进纺织物或其他多孔的衣料里去,导致冻伤,或将消防员的穿着冻结。如发生激烈的喷射或飞溅,也易使面部或眼睛受冻伤。 低温麻醉。没有充分保护措施,人在低温下久留,会引起低温麻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急性中毒症状:头晕、头痛、呼吸加速、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周身乏力等。重症者可有供济失调、血压下降、生理反射减弱,表现为麻醉状态,意识不清,甚至窒息。 (3)环境危害。 气体或燃烧产物对大气可造成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防护: 深入到气体扩散区域内的人员必须贴体穿着全棉衣服,佩戴头罩、手套和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使用不发火工具。进入低温泄漏场所时应穿防寒服。 现场急救: 低温冻伤:发生冻伤时应该用大量温水(41至46℃)冲洗皮肤冻伤处,不可使用干燥加热的方法,应将伤员移至温暖的地方(约22℃),并及时就医。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①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②使用喷雾水枪、屏封水枪,设置水幕或蒸气幕,驱散积聚、流动的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③液化石油气若呈液相沿地面流动,可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范围。 ④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液化石油气,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和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通过液相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罐内底部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④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3)倒罐输转 ①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 ②惰性气体置换。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事故罐内的液化石油气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 ③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将事故罐的液化石油气导入其他储罐,降低危险程度。 应由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操作,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4)引火点燃 在确认对泄漏储罐短时间内无法实施堵漏,且经检测泄漏点周边区域液化石油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并确认危险区人员全部撤离和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在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下,可使用点火工具采取正确的点火方法实施主动点燃。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形成稳定燃烧,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通常可选择雾状水、干粉、泡沫、蒸气、氮气及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 当大量泄漏并在泄漏处稳定燃烧时,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灭火。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在做好充分准备并有把握快速堵漏的情况下,待罐体温度或压力降低后,可以实施灭火作业。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加强对着火罐壁和比邻罐壁及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防止高温部位骤冷,发生爆裂。冷却应均匀,不能出现空白点,防止装置、设备变形。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2)对进入危险区实施堵漏作业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应携带和使用无火花工具,应用喷雾水进行掩护,严禁用强水流冲击,以免产生静电引发爆炸。尤其在雷电天气,更应慎重采取行动。 (3)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4)在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液化石油气时,要防止因泡沫强力冲击加快液化石油气的挥发速度。 (5)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扑救。 (6)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第2题:

简述婴幼儿龋齿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龋齿的危害有:会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其次过度疲劳时,可诱发各种疾病;再次患龋齿的幼儿的口腔温度较高,易出现血中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增快,导致低热、贫血等。
预防:养成饭后漱口,定时刷牙的习惯,其次保证饮食的合理、健康;最后定期检查口腔及早发现早治疗。

第3题:

液化石油气有低毒性,当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时,就会使人呕吐,感到头痛;达到()%时,二分钟就能使人麻醉,人体吸入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时,就会发生窒息死亡。


参考答案:1,10

第4题:

液化石油气中的水分有哪些危害?


正确答案: 一是与硫化物共同对管道和设备起到腐蚀作用,
二是在严寒额地区冬季沉积在储罐底部的水分易结冰,造成排污阀冻裂,引起事故,
三是水与气态的或液态碳氢化合物成长结晶水化物,使管道、阀门、流量计等的流通断面缩小,以致堵塞。

第5题:

当人体吸入高浓度液化石油气时,可立即有窒息感,并迅速昏迷。

A

B



第6题:

液化石油气初起火灾如何扑救?


参考答案:用湿布保护好手迅速关好气瓶的阀门,然后再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第7题:

空气中液化石油气浓度低于3%时,对人体健康无害。

A

B



第8题:

简述液化石油气的鉴定。


参考答案:1.毒性及中毒症状。
2.检验。

第9题:

液化石油气的硫化物有哪些危害?


正确答案: 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化物会造成运输和储存设备、管道、阀门的腐蚀;硫化氢和有机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不仅腐蚀燃烧设备,而且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的健康。

第10题:

简述液化石油气的毒性及健康危害?


正确答案: 液化石油气通常经呼吸道、皮肤、口腔进入体内,对人体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好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混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