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题目

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治疗儿童的心理问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
解析: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①学习问题,包括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方面问题。②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方面问题。③学校生活适应问题,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不适应等问题。④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等问题。⑤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性困惑等问题。(2)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见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简答2)

第3题: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 1/4 左右的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小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如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中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哪些?请联系实际阐述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造成学生课堂行为问题有来自个体的原因,也有来自环境的原因。从个体原因分析,有性格、生理和态度与动机的原因。从环境因素分析,有来自教师的行为、家庭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社会传媒的不良影响等方面的原因。
二、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1、教师“中止授课”的策略:应明确、坚持,而不应是粗暴的或带威胁性的;应准确地表明哪个学生在受责备,并应强调所要求的正确行为,不应强调出现的消极方面;应有一个中心任务(要做什么),而不应把重点放在不允许的行为上(行为中不受欢迎的东西);应避免采取生硬、不冷静的中止授课行为;可以审慎地利用“和风细雨的效果”,意即教师最初的中止行为仅针对某个学生,但能使全班学生受到教育;应简单地提示学生自我约束作为其中止行为的目的。
2、教师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分析评估策略:程序、持续时间、频率、背境情况、联系、普遍性、正常性、对其他人的影响,考虑了上述八条后,教师就能相应地采取措施,以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3、利用同辈集体的资源:教师帮助班级集体确立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规范,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的重要策略。

第6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的:

A、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B、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C、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

D、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答案:ABD

第7题:

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行为疗法。


答案:
解析: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暂时隔离法;
(6)自我控制法;
(7)惩罚法;
(8)系统脱敏法;
(9)厌恶疗法;
(10)放松疗法。

第8题:

请联系教学实践,论述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确答案:

第9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有心理或行为障碍的学生。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与问题行为的区别。


正确答案: (1)行为成因不同。
(2)行为目的不同。
(3)行为表现不同。
(4)防治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