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

题目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

  • A、知识的逻辑顺序
  • B、学生的认知规律
  • C、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 D、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彩条。


参考答案:数学彩条,也叫奎逊耐彩色棒,是一种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小学数学学具。数学彩条由十种颜色、十种长度的木条(或塑料棒)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十种颜色分别是白色(b)(括号内字母为该颜色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2 个、红色(h)——12 个、绿色(l)——10 个、紫色(z)——6 个、桔黄色(j)——4 个、深绿色(s)——4 个、乌黑色(w)——4 个、咖啡色(k)——4 个、天蓝色(t)——4 个、橙色(c)——4 个。共74 个。十种彩条的长度分别是1 厘米、 2 厘米、3 厘米„„10 厘米。小学数学各年级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数学彩条,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起有关数学内容的模型和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用白色的彩条(b)表示 1,其他颜色彩条分别表示2,3,„„10。这样,就可以用它认识整数和四则运算。例如:(1)两个彩条接起来同另外一个彩条一样长,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数的组成。(2)用一个橙色彩条和若干个白色彩条,就可以表示11-19 各数。(3)加法和减法:两个彩条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表示相加。把两个彩条并排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两个彩条之间的关系就是表示减法。两个彩条相差部分同某一个彩条一样长,这个彩条表示的数就是减法的差。(4)乘法和除法:用单一颜色的彩条连在一起,表示 n 个相同加数连加,用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5)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彩条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涵义,准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6)用其他颜色的彩条表示1,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此外,运用数学彩条还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展智力游戏。

第2题: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为什么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①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难于知识的理解和一般技能的掌握,它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②学生对每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都是在反复理解和运用中形成的,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沿着螺旋式方向上升的。③例如,学生理解数形结合方法可从小学的画示意图找数量关系着手孕育;在学习数轴时,要求学生会借助数轴来表示相反数、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等。在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下是正确的。③又如,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类比得到三角形外角平分线性质,就是一种结构上的类比。

第3题: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第4题: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的原则。
(4)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
(5)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第5题:

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一些长方体包装盒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复观察,以理解“棱” "长” "宽”“高”等相关概念,这位教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知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教师让学生对长方体的实物进行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直接的经验,是一种直观性教学原则。故选C。

第6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估算教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则主要是指()。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基础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正确答案:ABD

第8题:

教材和教学大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物质依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1、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解释概念、说明规则和规律性知识。其特点是:教师可以系统地、有证据地讲述新的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5点:(要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注意新旧联系,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语言要简练易懂,生动有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应注意的问题3点:(谈话前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或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设计好所提的问题;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谈话后要小结)
3、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且发展智力。
应注意的问题7点:(练习的目的要明确、适当;练习要有计划地进行;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练习的份量和练习的时间要适当;练习的要求应有弹性,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注意对练习的检查和指导,并严格要求。
4、演示法:是通过教具或实物来说明或印证所教的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4点:(演示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前准备好演示用具;演示要与讲解相结合;演示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5、实验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掌握数学概念或规律。
应注意的问题3点:(用好实验法的关键在于课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课前要学生准备好实验的器材;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6、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3点:(阅读前,要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且对此作出针对性的讲解。)

第10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目标引领:生成问题,组织活动。
直观辅助:促进儿童理解数学,巩固认知。
活动探究:儿童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思想渗透:促进儿童汲取数学思想方法的丰富营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