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本二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

题目

简述日本二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工业设计的发展。


参考答案:

20世纪,欧美国家现代设计运动影响了德国的机械化生产。包豪斯打破了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的对立局面,以机器为创作工具,将设计成果纳入批量化生产中,使艺术与技术获得了新的统一。二战之后百废待兴,各国工业设计师担负起重建家园及使产品重新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第2题:

战后日本的工业设计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


参考答案:恢复期、成长期、发展期

第3题:

日本工业设计是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简述日本设计中的“双轨制”。


参考答案: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对细节的关注等。
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1956年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就是一例。设计师将功能主义和传统手工艺两方面的影响融于这只模压成型的胶合板凳之中。尽管这种形式在日本家用品设计中并无先例,但它使人联想到传统日本建筑的优美形态,对木纹的强调也反映了日本传统对自然材料的偏爱


第4题:

简述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教学内容更丰富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测试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第5题:

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4个阶段的内容。


正确答案: A.第一个10年重建战前的科技成果和吸收外国的科技知识;
B.第二个10年是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科研;
C.第三个10年是推行庞大的科技计划;
D.第四个10年是专注能源问题和强调科技产品要有创意。

第6题:

简述日本二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


参考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的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很多工业产品直接模仿欧美的样本,价廉质次,战后日本经历了恢复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经济上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工业设计也有了很大进步。
1、从1945—1952年是日本工业的恢复阶段,业设计的发展首先是从学习和借鉴欧美设计开始的。业设计尚处于启蒙阶段,优秀设计作品不多。
2、1953—1960年这一时期为成长期,日本的经济与工业都在持续发展。日本的工业设计从模仿欧美产品着手,以求打开国际市场,这就使日本的不少产品都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3、从1961年起日本工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即日本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出现了一个全盛的时期,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模仿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从而成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大国之一。


第7题:

简述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实施的《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在教育管理上,废除中央集权制,削弱文部省权力,实施地方分权。 (2)在学校制度上,实施“六三三四制”单轨学制,义务教育年限由六年延长至九年。 (3)在高级中学的教育目的上,确立高级中学以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综合制高中提供普通教育,单科制职业高中提供专门教育。 (4)在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上,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单一类型的大学。强调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传播知识、探究高深学问,养成学生的研究能力。

第8题:

简述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

美国著名设计师拉瑟尔·赖特于1956年应邀去我国台湾省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台湾地区的工业设计运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大陆开始受到重视。198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发展。


第9题:

简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部因素。


正确答案: 自民党长期一党执政,政策有连续性,政府重点发展经济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制定各项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实行减免税,增加财政支出和补贴,低利贷款,促进企业投资
走高积累高投资发展道路,加速原始积累,更新扩大设备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学,使出口竞争力增强促进外贸迅速发展
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发挥日式企业“三大法宝”的功能,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提高企业效率
重视振兴人才开发投资,强调“教育先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水准人才得到美国多方的扶植和援助
朝鲜战争的特需
采取“吸收性战略”,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时间,又节约了资金,
进口亚非拉廉价原料,加工后再高价出口,对“以进养出”的日本十分有利。

第10题:

简述二战后日本流行的几种保育理论思潮。


正确答案: 1、儿童中心保育论,以幼儿的快乐作为检查学前教育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让幼儿自由游戏、尊重幼儿自由和自发活动;
2、社会中心保育论,将幼儿作为儿童尊重的同时,也应该将幼儿作为社会之子对待;
3、集体主义保育论,他们认为儿童是通过集体生活主动地连续性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