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气

题目

书卷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书法除了“天然”、“功夫”两个层次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就是“学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卷气”。这是宋代以后书法艺术的独到之处,黄庭坚的“胸中有道义,广之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文人书法,即书中带有文人之气和文人之趣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二、给定资料

材料涉及信息社会公众阅读相关问题,属于知识经济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范畴,节引一材料来源如下:

关于阅读,有过一个形象的说法:渔民在阅读海洋,农民在阅读大地,医生在阅读病人,气象人员在阅读天空。凡是用眼睛看到的、用心去体会的,都是在阅读。然而,在信息社会到来之时人们才真正感到阅读的必要和压力。

信息社会阅读呈现三大趋势

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为我们描述了当今阅读的三大趋势:首先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之后,阅读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各种知识和信息如爆炸般围绕我们,阅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从大阅读的概念来讲,人们的阅读在增多而不是减少。其次出现了从读纸到读屏,二者并存的时代。读屏也就是看电脑、看手机、看电视转播等,这些图像和文字信息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认为,文字的报纸将在2043年消失。事实上,办公室工作的人群已明显感到读屏的时间在逐渐增多;青年人从网络、手机、MP3上获取信息也越来越多;小说、文章也越来越多地以电子书形式出现,视觉关注对象已经出现了重点转移。第三,阅读向离散化、多中心的方向发展。读者集中阅读一本书、一个刊物的情况越来越少,呈现了个性化、多中心的现象,这不仅在国内,国外也是如此。尽管也会出现超级畅销书销量逾百万册的情况,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兴趣分散化、小众化的趋势,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一般的图书发行几万册,就已经算不错了。这种一本书读的人减少、书的品种增加,阅读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其实正是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标志。

读纸与读屏缺一不可

近年来随着读屏的人越来越多,读纸与读屏的争论已成为业内外争论的热点。这对出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实际上,读书与读屏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有你无我,而是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传统阅读内容丰富,可进行有深度、系统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在人生成长、文化传承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读屏式的阅读也有自己的特色,及时、快捷、片断、浅显,但也还存在不足。目前还不能简单取代传统的、所有的阅读方式。”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说,“二者阅读方式各具特色,人们可各取所需。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坚持出版纸质图书的同时,也成立了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数字出版。从深层次考虑,我们鼓励编辑更多地进入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之中,进而引导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向深度、系统发展。”

聂震宁说,传统阅读已经有几千年了,人们有很深的习惯,包括价值取向。这些都应很好地继承,但也不能因为网络、数字的浅显等不足,就满足于现状。应该说,21世纪网络或数字出版是重要的趋势,但不是全部。在这种趋势发展的同时保留传统也是必要的,读者也有广泛的需求。二者一个浅显,快捷;一个专业、深厚。正是这两种层次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不能因传统废读屏或是因读屏废读书。

要升学也要阅读

有人认为,阅读习惯是从学生时开始培养的。在这方面,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升学压力下坚持让学生们阅读,让人颇感欣慰。该校副校长冯红介绍,实验二小校训的第一条就是“酷爱读书”,而且把阅读落在实处。学校一方面开展了读书活动,读得好的授与学士、硕士、博士称号,激励学生们读书;同时每年11月举办读书节,用新书介绍、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同时开设阅读课,公开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看课外书;并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感受书香,开设图书柜,鼓励学生把课外书放在走廊书柜,大家轮看。此外,高年级还开设了文学赏析,学校组建了青青草文学社。“阅读不仅仅促进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徜徉在书海中。”副校长郑萱说。

语文老师杨洁、冯勉等人告诉记者,这些读书活动提高了文学修养,不仅体验了老舍文字的洗练,更了解了老北京的市井风俗。读书也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专家作南极报告,孩子们提出飞机落在冰面上承重力是多少,令专家赞叹。读书还影响了孩子和家庭的价值观,过去家里打麻将的,现在也不打了。许多外校的人反映,实验二小的学生自信、大气、知识面宽、书卷气浓。

阅读效果显著,但是要坚持下去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即有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因升学压力,上兴趣班的明显多起来,挤占了阅读的时间,阅读越来越成了一种奢侈。持之以恒的读书,还需要人们更多的努力。

全民阅读还需努力

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指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目前仍受到几个方面的干扰。首先是现在的社会特别是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为房子、车子、票子奔波,没时间读书;同时社会生活趋于多元化,人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可以去吃饭、健身和其他消闲,对阅读构成了挤压;再加上教育升学的压力对学生们阅读时间的挤压,孩子们初中时代就开始少读书,高中就更少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是一天10多个小时都在应对升学;另外,农村阅读仍然较城市差。有些农村还存在缺少书读,许多农民距购书点要四五公里以上。农家书屋在改善农民读书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普及任务仍很艰巨。

采访中,许多专家都向记者反复强调同一内容:阅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越来越重要,读书要普及到每一个人才是目标。因此要加快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是公益事业,短期看收效不明显,但长期作用大。不能今天读了书,明天就见黄金屋。还有专家建议,国家应建立推广机构,中小学应建立法定阅读时间,媒体要有专门版面和频道,出版单位要捐赠培养读者,社会可开展阅读竞赛、逢节日举办诵读活动。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阅读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好。

问题有四:

一、进入信息社会和经济化时代之后,阅读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请结合给定资料,概述当今信息社会公众阅读呈现的主要特点。

要求:概括全面,表述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100字。(满分15分)


正确答案:

第2题:

时代重温读书的价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互联网时代,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无往不利,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当此之时,为什么要重温读书的价值?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比碎片化、被动型的知识获取,读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知识、整体性思考。通过阅读,有利于让人类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不管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不管书籍的介质、读书的方式如何变化,这样的价值不会衰减、意义不会褪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国度里,竟然出现了读书无用的言论。事实上,阅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价值理念冲击着这个时代,“开卷有益”备受争议,“快餐文化”广为流传,教育引导偏差引起的“功利性阅读”等问题凸显,成为文化建设上的拦路虎。”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提升自我素质与修养的价值。在今天读书变成了一种“作秀”,变成了一种“功利”。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多读书,既有敦促干部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的考虑,更有培养人文精神、涵养政治伦理、提升思想境界的深意。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无穷发展。通过学习,可以远离低级趣味,提升道德境界,获得高尚情操。
  
  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底蕴,实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如今,“全民阅读”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提升自己的空间,更为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凝聚了力量。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让很多人相信了“一夜成名”。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底蕴的积淀,也就离不开阅读。因此,应该培养良好的读书氛围,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时间都去哪儿了”,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个人时间被工作占去之外,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在陕西插队走了30里路去借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经常给干部推荐书……读书是他的习惯、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籍就像一位“文明使者”,从远方而来,带我们了解过去,指引我们面向未来。


答案:
解析:

第3题:

皇家园林的特点有( ).

A.气魄宏大.巧夺天工

B.分区明确.园中有园

C.主题突出.内涵丰富

D.文意与书卷气


选ABC.原因是,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特点有:1.规模宏大,气势磅礴;2.名园荟萃,集锦式园林;3.小园集群的规划布局的特点;4.再现自然,模仿江南

第4题:

班主任的语言要()。 ①有书卷气 ②富有哲理性 ③有人情味 ④有幽默感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正确答案:A

第5题:

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文本缺位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
以下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A.评价书法作品的价值不能忽视其文本内容
B.书法艺术的水平取决于书法家的文学水平
C.“文以载道”的古训同样适用于书法艺术
D.上乘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是优秀文本的法帖

答案:B
解析:
A 项, 由“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 · · · · · 并没有动摇” 可知, 无论在何种文化中, 判断书法的价值都离不开书法包含的文化根本, 而由“书法的书卷气· · · · · · 息息相关” 可知, 这种文化根本蕴含在文本中,故 A 项表述正确, 排除。B 项, “文学水平” 指文学写作的能力, 文中并未涉及文学写作的能力的内容, 故选项表述错误, 当选。 C 项, 根据“ 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 载道’ 的功能” 可知, 选项表述正确, 排除。D 项, 根据文段尾句“ 以《兰亭集序》 《祭侄文稿》 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 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 · · · · · 至今熠熠生辉” 可知, 这些上乘的书法作品均是优秀文本, 选项表述正确, 排除。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 B。

第6题: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贵淡然谦和
B.儒雅低调平静
C.高雅淡泊平和
D.文雅质朴温顺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谓书卷气,是一种气质,要形容气质,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A项“高贵”,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提示性信息,“浊俗可以变成清雅”两个词应是对立相反的意思,“奢华”指奢侈豪华,B项“低调”形容和缓而不张扬,不能形成相反意思,排除B项。C项“淡泊”指名利淡漠,不看重,家道清贫,恬淡寡欲,和前文形成对立含义,符合文意。D项“质朴”形容朴实不矫饰,和前文形成对立关系,符合文意。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偏激”指思想、主张、言论等过火,有失平允,侧重激烈。C项“平和”指温和平静,能够形成对立关系。D项“温顺”指温和顺从,不能形成对立关系,排除D项。

第7题: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贵 淡然 谦和
B.儒雅 低调 平静
C.高雅 淡泊 平和
D.文雅 质朴 温顺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谓书卷气,是一种气质,要形容气质,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A项“高贵”,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提示性信息,“浊俗可以变成清雅”两个词应是对立相反的意思,“奢华”指奢侈豪华,B项“低调”形容和缓而不张扬,不能形成相反意思,排除B项。C项“淡泊”指名利淡漠,不看重,家道清贫,恬淡寡欲,和前文形成对立含义,符合文意。D项“质朴”形容朴实不矫饰,和前文形成对立关系,符合文意。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偏激”指思想、主张、言论等过火,有失平允,侧重激烈。C项“平和”指温和平静,能够形成对立关系。D项“温顺”指温和顺从,不能形成对立关系,排除D项。

第8题:

关于汉代散文风格的演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从文章风格来说,汉代散文主体特征是“内容切中时事,语言朴厚无华”。但当中也有变化

B、西汉初期的贾谊,其文章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到了西汉中后期;刘向的写作一变为引经据典,书卷气浓重;东汉以后,王充的《论衡》:尚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

C、继之,王符、仲长统的文章: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D、汉代散文的语言形式也在东汉以后,从原来的比较地散化,逐渐向着整齐、骈偶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所谓民族文化的积淀,对艺术家而言表现为“书卷气”。书法家更应具备这种“气”。书法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以文字为基础、为载体。因此,--- 洞明文字生成中所蕴自然山川之地脉,宇宙变幻之天象,深谙文字之文化含量,执笔时才有底气,才能生发出意象、意念、意蕴、意境。否则--- 到达深郁而豪放、凝重而飘逸之化境。

A. 一旦,无以
B. 若,难以
C. 唯,无以
D. 只要,无法

答案:C
解析:
C。由“才”“才能”可知,“洞明文字生成中所蕴自然山川之地脉……深谙文字指文化含量”是“有底气”“生发出意象、意念、意蕴、意境”的必要条件,需填入“只有”,“唯”表“只有”,故答案选C。

第10题:

下面是一位初中学生的作文: 书香 ①普洱茶,只有放上了年头才能发出真正的茶香;记忆,只有在时光的浸泡下才能沉淀出真正的感动…… ②有一年的夏天,我到曾祖父家,待了一段时间。那是一个位于苏州的如画的小镇,它总在不经意处散发着文人墨客般的书卷气息。那里的人,也一样。 ③我的曾祖父是在那里长大的,有着如同那小镇般的气质。初次见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花白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理成了板寸,银色的胡子是非常标准的“中式”,手中无意识地抓着一卷书,口中说出的话还参杂着一两句古诗、古词,身上散发着书墨的香味。“都多少年代了,还那么落伍。”我不禁嘀咕道。 ④晚饭时候,见他迟迟未到,曾祖母让我上楼找他。“你上楼找他吧,他怕是又在书房读书忘了时间了罢!”她和霭地笑着,像朵灿烂的白菊花。绕过门阶,顺着木质的楼梯攀走上去。年头久了的木头楼梯,发出一串“吱呀”声。走到二层的第一扇门,也最后一扇门前。推开门。见他端坐在椅子上,全神贯注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论语》,身旁的窗帘在风中飞舞,不时扫过他的手,他却浑然不觉似的。只顾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那印制拙劣的书。心中隐约地浮现出敬意:在当今社会中能这样专注读书的怕是少之有少吧。 ⑤第二天,他带我去了街上。那真是个漂亮的小镇:一水一木,一壁一桥都那么和谐,像摊在眼前的中国水墨画一般清雅。但再美的景色看多了也会腻。当我不再耐心而转身看他的时候,发现他正兴致勃勃地看着一本书。“您出门也总带着本书吗?”他推推眼镜,头也不抬地回答着:“嗯,嗯”,“你每天看书,那么您家里的书应该也看过吧!”,“嗯,嗯”,“那您干吗还看呢?”,他抬起头,合上书,对我说:“因为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见解,有全新的感触。其实做人也一样,每一次见到新的东西,都会对过去的自己有一次新的认识,从而懂得让自己又一次变更。由此人类才能不断完善。你长大就会懂的。”说罢,说罢埋下头继续读书。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本以为他只是因为要读,所以读。没想到,他还有着自己对人生、对书的见解。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 ⑥临走了。他又用手按住我的肩,对我说:“好好读书。”那神态至今我还记得。那是种足以看透人生、灵魂的眼神:深沉而充满希望,自信。 ⑦是啊!好好读书。像读书一样品味人生,像读书一样做人。 ⑧他在我心中永远散发着书香。那是种见解的清香。幽幽的,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读书,书之香,见解之香。 请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正确答案:本文的优点:
一语言好,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讲了。孩子的语言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文给人一种灵动俊逸之感。如能再注意一些细节,会提高得更快。
二是有构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和前后呼应的手法的使用,体现出学生的自觉文为的状态,而超出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水平。二是文章最后在努力升华,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意识。很好。
本文的不足:
一是语言的稚嫩。主要体现在第三段。前半部分的语言,即“我的曾祖父是在那里长大的,有着如同那小镇般的气质。初次见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花白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理成了板寸,银色的胡子是非常标准的“中式”,手中无意识地抓着一卷书,口中说出的话还参杂着一两句古诗、古词,身上散发着书墨的香味。”这部分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是对曾祖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看不出对曾祖父装束或肖像有什么贬抑之情,可是后面却说“都多少年代了,还那么落伍”这样明显贬抑的话来,是情感色彩前后不一致。
二是构思上的稚嫩。主要体现在第五段以后。如果要写爷爷出门还要看书,爷爷还要做关于读书与做人之间的关系议论,那么文章的前面就必须要铺垫好,否则文章到这里就太突然了。本文正是前面没有做任何铺垫,到这里就硬这样写,有生编硬造的感觉。其实也是生编硬造。
改进建议:在第五段之前做一些铺垫,情感色彩的语言能够统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