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第1题: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
A、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
B、不被自己使用,不被自己死
C、不被自己使用,不替自己卖命
D、不替自己出力,不被自己死
第2题: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第3题: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这句话出自( )。
A、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B、商鞅(战国)《商君书·定分》
C、韩非(战国)《韩非子·有度》
D、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第4题:
《荀子》“君道篇”中说“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勉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请解释这段话的意思。
第5题: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暴民”、“虐民”,他是()
第6题: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第7题:
荀子在其著作《君道》篇中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请简述这句话的意思。
第8题:
仁政的本质便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
C、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
第9题: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出自荀子的()。
第10题:
()第一次从“民水君舟”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论点,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