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题目

简述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园林植物侵染病害的诊断主要有三种方法:
⑴症状观察:症状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可用肉眼和放大镜加以识别,首先确定被害树种的受害部位,然后观察病害症状,根据症状特点,区别伤害,虫害还是病害,再区别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有明显的病症,常零散分布,非侵染性病害则反之,此方法简单易行,多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如白粉病,锈病等等。
⑵病原物的显微观察:主要是对同症异原同原异症和疑难病害的病原物进行制片镜检观察,确定病原物。如真菌、细菌螨类等形态鉴别用显微镜观察,病毒,类菌质体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
⑶人工诱试验:是对镜检也无法确定的病原菌采用的一种鉴定方法,也叫赫氏法则,它的过程概括为:共存性观察,分离,接种,再分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有()、()、()。


正确答案:症状观察、病原物显微观察、人工诱发试验

第2题:

简述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各自特点


正确答案: 1、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第3题:

简述林木病害的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侵染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即病害发生发展的周年循环,包括病害的活动期和休止期。侵染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病原物的传播。1>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和再侵染。越冬以后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发育后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初侵染以后发生的各次侵染,称为再侵染。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以何种存活方式和在何种存活场所度过寄主休眠期。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一般也就是初次侵染的来源3>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的传播是侵染循环各个环节联系的纽带。它包括从有病部位或植株传到无病部位或植株,从有病地区传到无病地区。

第4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正确答案: A.非侵染性病害可以为病原生物开辟侵入途径
B.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C.侵染性病害消弱了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第5题:

试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 (1)田间观察: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发生时,一般是分散状分布,发病时间不一致,有先有后,具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
(2)症状鉴别:侵染性病害的各类病原除病毒、类菌质体、类立克次氏体及类病毒外,在病部均产生明显的症状,而且每种病原产生的病症各有其特殊性。
真菌病害的病症:粉状物、酶状物、粒状物、锈状物。 细菌病害的病症:潮湿时在病部表面有滴状或薄膜状农状物的病症。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病症:寄生性和被寄生两种植物形态不同,在病部很容易看到。
线虫病害的病症:在病部有时可看见线虫或虫瘿。
(3)病原鉴定:常见病害可通过病状鉴别、镜检病原、查阅有关文献进行核对来确定。
少见病新病害或疑难病害可以通过柯赫氏证病律进行鉴定。

第6题: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包括()、()、()、()、()、()、()、()和()。


正确答案: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螨类

第7题:

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正确答案: 病害的侵染过程就是指病原物从接触、侵入寄主,到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最终使寄主显示症状的发病过程。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它分为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侵入前期又名接触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开始接触,到病原物形成侵入结构,开始侵入植物为止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病原物处于植物体围或体表的复杂环境中,是侵染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侵入期是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是病害能否发生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的一个薄弱环节和有效防治时期。潜育期就是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此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关键时期。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就是从病害开始出现症状到出现典型症状为止的时期。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病部不断发展,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

第8题:

简述侵染性病害。


正确答案: 由生物侵染所引起,有侵染性分为真菌病害、原核生物(细菌)病害、线虫病害、病毒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植物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其他生物如螨类、藻类引起的病害。

第9题:

试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 (1)田间观察:田间分布状况:一般在大面积范围内均匀发生,程度由轻到重,没有由点到面由发病中心向周围不逐渐扩展的过程。病株表现:除日灼、药害表现局部病变,正常感病植株均表现为全株性发病。
(2)症状鉴别:取病组织表面消毒后保温保湿培养一段时间,如果无病症出现,可确定属非传染性病害或病毒病。
(3)解剖检验:用新鲜幼嫩的病组织制作切片,采用染色法处理,镜检有无病原物或内部组织有无病变。(4)环境调查:对发病植物所在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然后确定致病原因。
(5)病原鉴定;化学诊断法:对病组织及病土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成分和含量与正常值比较,确定的病原人工诱发及排除病因:人为提供类似发病条件,对病株进行处理,观察其是否发病。或采取治疗措施排除病因,观察是否减轻病害或恢复健康。 指示植物法:主要用于鉴定缺素病,选择最容易缺乏该元素的植物,种植于发病植物附近,观察其病状反应。

第10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正确答案: 原因:引起林木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特征:a成片发生,比较均匀b不能够传染蔓延c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