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题目

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
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义和今义之分,古义文学泛指文化学术。今义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只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审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非文学。
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
(1)模仿论:古希腊人认为:文学是自然的模仿。
(2)言志论:古中国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
(3)表现论:18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罗伊德等认为主要表现下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4)再现论: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
(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其意义只在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
(6)反映论:解放后,我国的教材从苏联移植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第2题:

文学审美属性的具体内涵集中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 第一、文学具有形象性。
第二、文学具有情感性。
第三、文学具有虚拟性。

第3题:

文学是“人学”,具体包括哪些含义()。

A、文学是"人学"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

B、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

C、文学以人为对象,文学给读者展现了唯有文学才能表现的生活经验和人的世界。

D、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正确答案: 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义和今义之分,古义文学泛指文化学术。今义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只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审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非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
(1)模仿论:古希腊学者认为,文学是对自然的模仿。
(2)言志论:一些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
(3)表现论:18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罗伊德等认为主要表现无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4)再现论: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
(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其意义只在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
(6)反映论:解放后,我国的教材从苏联移植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8)蕴藉论: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四个方面:
(1)文学是意识形态;
(2)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3)是话语;
(4)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具有蕴藉性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第5题:

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正确答案: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当然并非一切的语言作品都可以成为文学。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阅读过程中,读者固然可以满足于语言表层意义的解读,但是只有深入表层以下继续频度,那样的话才能真正发现诗的内质,当然,这样理解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完全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其实这首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组合的语言蕴藉情形,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即是指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持续生发和衍生状态。持续生发和衍生,是说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可以持续不断地牵引出深层意义,而这些深层意义之间可以彼此不同。可见,语言蕴藉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第6题:

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哪几点上?
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要点有四:
1文学是意识形态;
2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3是话语;
4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蕴藉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第7题:

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


正确答案: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

第8题:

文学话语蕴籍特点常常更充分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本文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答案:对
解析:

第9题:

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文学作为审美活动是人的心灵的自由的活动。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文学的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一种局限于感性心理范围的愉悦和快意,它始终和理性的理解连接在一起。
2、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则偏重于审美对象来说。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①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②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③对人自我的超越

第10题: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正确答案: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