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道教的发展。

题目

简述道教的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道家与道教。


参考答案: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教家,这是一种误解。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也未创立宗教。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为了避免长期积累下来的观念混淆,有必要把道家与道教严格区别开来,总括起来,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1)先秦无道教,只有老子哲学、庄子哲学,以及与他们的哲学相应的老子学派、庄子学派。
(2)汉代的道家代表西汉时期融合各派的一种思潮,它以黄老清静无为思想为基础,包括儒、墨、阴阳、法各家的部分内容。
(3)学术界习惯把老庄学派称为道家,是后起的一种学派分类观念。东汉时期严君平《老子指归》开始有了以老庄为道家的倾向。魏晋玄学早期“老庄”联称,后期“庄老”联称。魏晋以后,以老庄为道家的分类法得到承认,仍属于哲学。
(4)道教是宗教。它有团体、教派、教义、宗教规范仪式、宗教组织、固定数量的信徒、固定的教派传授系统、共同信奉的经典、固定的传布地区等。以上这些特点,使它区别于道家,与儒、佛并称为三教。


第2题:

简述道教的传播?


正确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战乱不休,人们寻求消极避世的精神支柱,因而道教适时地流行起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起源于先秦的黄老方术。真正组织起来的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来自社会的下层,属符箓派道教。太平道发动了黄巾起义,因失败而沉寂。五斗米道为张道陵所创,公元215年,张鲁降魏,由曹操所封。由此,道教开始广泛传播并渗入统治层。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与知识分子的加入使道教符箓派转向丹鼎派。

第3题:

道教是如何创立和发展的?


参考答案: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秦汉的神仙方术,黄老道思想和阴阳五行观。“道教”一词始于《道德经》的注释《老子想尔注》。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前身,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东汉顺帝(125-144)时,张陵在西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组织形式。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并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而作此书。灵帝(167—189)时,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另一重要派别。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传播由社会下层向社会上层发展。道教在理论,组织形式,教义,教规等各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随唐到宋、元、明是道教发展和兴盛的时期。清代定西藏格鲁派佛教为国教,道教在社会上层的影响遂日渐削弱,但在民间依然有较大的影响。

第4题:

简述道教法事的大致内容。


正确答案: 道教法事又称为斋醮科仪,俗称“道场”,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其思想渊源和信仰形式是对黄老学说和传统的敬天、祭祖习俗的继承。今天我们所称的“法事道场”即是在这种信仰基础上演绎发展而成的宗教活动,一般由修行持道的法师来举行,通过仪式与神灵相交感,借神力、通鬼神。

第5题:

简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炼丹术。道教徒的炼丹术是一种科学实验,推进了古代化学和药物学的研究。炼丹道士还发明了火药。
(2)道家与医药和养生。许多道家徒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道教的养生术有服食辟谷、导引行气等。
(3)道教与文学艺术。
①道教的神仙思想,在文学上影响十分深远;
②道教还促进文学上形成了一些专门的体裁,如"步虚词"、"青词"之类;
③在戏剧和小说方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的甚多;
④道教的绘画、音乐,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4)《道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丛书,在学术上有重要的价值。

第6题:

简述中国画与“道教”所言的“道”关系。


参考答案:①道学所指的“道”即是天道。指天地周而复始的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此道与画道相通,“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
②“道法自然”,即反映了道学“任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认识观。古典绘画强调“解衣磅礴”和“外师造化”,充分体现了“道”的这一理念
③古典绘画所反映出的道学思想,是其认识万物世界的辩证统一思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

第7题:

简述道教禁忌的四种层次。
道教禁忌的四种层次:戒律、斋戒、清规、一般禁忌。

第8题: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比其他宗教更能诠释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民众性格和生活习俗.请简述道教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并简要介绍四川主要的道教名山宫观及其特色.


正确答案:
1.道教起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黄老道思想、阴阳五行观念,形成于东汉后期.道教的创立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原始道教阶段.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太平道创始人张角,后因组织黄巾军起义失败,太平道教被禁止,残余信众融入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又称天师道.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后兵败降曹操.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葛洪著《抱朴子》内外篇,为道教奠定理论基础.寇谦之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士族宗教,陆修静建立道官论功升迁制度,使道教斋仪基本完善.陶弘景为道教编制了神仙谱系,使道教信奉的神仙位次初步系统化.
    道教形成宗派阶段.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全真道又称全真派,是兴起于金代的北方最大的道教宗派,创始人为陕西咸阳人王豁,号重阳.全真道主张三教合一,以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般若心经》为主要经典.正一道,即传统的天师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
    四川的道教名山官观:青城山道教官观中外闻名;峨眉山道教官观影响深远;青羊宫道观是西蜀历史最悠久的道观.道教在四川的历史悠久,但现存的宫观多为清代重建或培修,为小式木作,一般不施斗拱.屋面多青灰素瓦,与传统民居较为协调.
 

第9题:

简述道教的信仰特征。
(1)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 〈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在经典。道貌岸然教信仰老子的”道“。
(2)把老子所说”道貌岸然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衍生为洪元,“ ”混元,“太初三个世纪,再由此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尊神“而尊奉之。
(3)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第10题:

简述道教历史上经历过的几次重大发展时期。


正确答案: 在商末周初,姜子牙拜将封神,形成道教神仙基础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学说,奠定了道教的思想体系。
至东汉末年,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腐败,张角、张陵等人,以道教思想文化和方术、医药等方面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形成极广泛的影响,成为道教较早的重大发展时期。
在唐朝,皇室均奉道教为皇室家教,视老子为先祖,道教音乐亦成为宫廷音乐,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
金元时期,王重阳创全真道,传七个弟子,其弟子丘长春雪山应聘,成为元朝开国国师,全真道全面兴起,形成道教正一、全真两个重大派别。
明永乐年间,朝廷尊崇真武祖师,各地广建庙宇供奉真武祖师。
清世祖时期,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奉旨传戒于白云观,全真派出现全面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