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患,女,20岁。平素四末不温,畏寒喜暖,月经量少,经来腹痛。有血块,舌淡苔白,脉沉细。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则、方药及方义分析。

题目

某患,女,20岁。平素四末不温,畏寒喜暖,月经量少,经来腹痛。有血块,舌淡苔白,脉沉细。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则、方药及方义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A、血瘀型

B、血寒型

C、虚寒型

D、气滞型

E、阳虚型

治法是:A、补气养血调经

B、温经活血通经

C、暖宫散寒止痛

D、温经散寒调经

E、扶阳祛寒调经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E

第2题:

某男性患者,腹泄间作1月余。平素面色苍白,畏寒肢凉,腹胀有冷感,泛吐清水,胃纳不佳,喜热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来沉细。请回答该患者的证型、病机、治法、选方和用药。


正确答案: 证名:脾阳虚衰证。
病机:脾阳虚弱,失于运化。
治法:温中健脾。
选方:理中汤。
常用药: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

第3题:

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方用艾附暖宫丸。()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某患,女,36岁,近半年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月经不调,量多色淡,经期延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法、方药及方义分析。


正确答案: 病证:心脾气血两虚证。
病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
黄芪12g、当归9g、龙眼肉12g、人参6g、白术9g、茯神9g、酸枣仁12g、远志6g、木香6g、甘草3g
方义分析:方中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气养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补气,以助黄芪之力,当归养血以助龙眼肉之功,均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

第5题:

患者,男,55岁。阴囊偏坠肿痛,痛引腰部,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肝肾不足,寒滞肝脉。
治法: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处方:暖肝煎。当归6g茴香6g乌药6g茯苓6g枸杞9g肉桂3g沉香3g生姜3片;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肉桂、小茴香温肾暖肝,理气止痛为君药;当归、枸杞补肝肾之虚,乌药、沉香散寒行气助止痛之力,共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寒和胃,皆为佐药。诸药配伍,补养、散寒、行气并用,以治虚寒气滞之疝气痛。

第6题:

患者,女,32岁。发病3年,手足厥冷,但不过膝、不过肘,面色咣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营血不足,寒凝经脉,血行不畅。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处方:当归四逆汤。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甘草6g大枣6枚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桂枝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当归养血和血,芍药助当归养血和营,细辛助桂枝温通血脉,通草通经脉、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诸药合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使阳气充盛,寒邪得散,血脉畅行,诸症自愈。

第7题:

某女,29岁,婚后3年未孕。现症见:畏寒怕冷,月经量少,行经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可内服外用联合用药。外用十香暖脐膏配合内服()。

  • A、女金丸
  • B、艾附暖宫丸
  • C、乌鸡白凤丸
  • D、八珍益母丸
  • E、安坤颗粒

正确答案:B

第8题:

某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27. 证属:

治法是:

A.补气养血调经

B.温经活血通经

C.暖宫散寒止痛

D.温经散寒调经

E.扶阳祛寒调经


正确答案:E

第9题:

某患,女,16岁。皮肤可见出血点及紫斑,以下肢多见,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色黑,舌红绛,脉数。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则,方药及方义分析。


正确答案: 病名:紫斑(热入血分)
病机:热毒深入血分,伤及血络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水牛角30g、生地黄24g、白芍12g、丹皮9g
方义分析: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用量最重,为君药。生地凉血养阴,助水牛角之力,又可复已失之血,为臣药,白芍养血敛阴,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佐使。

第10题:

患者,女,44岁。头痛以巅顶为主,痛甚时烦躁欲死,伴有恶心呕吐,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弦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处方: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4枚半夏9g川芎9g水煎服
方义分析:吴茱萸温暖肝胃,降逆止呕;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配以半夏加强燥湿和胃止呕之力;人参、大枣补益中焦;川芎入肝经止头痛。诸药合用,可使肝胃虚寒得散,浊阴得降,头痛得止,呕逆自愈。

更多相关问题